广元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2018-06-20 15:11:49   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近年来,广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工业经济呈现平稳增长、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工业运行情况

坚持稳中求进、跨越发展工作总基调,积极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出台稳增长、促转型、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运行稳中向好。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的2.6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二是贡献明显增强。201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75.14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7.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9%,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三是效益大幅回升。全市规上工业利润增速从2012的-1%上升到2017年的42.2%,实现由负转正并大幅回升。

二、产业发展情况

坚持“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更要高点起步”理念,持续用力转方式调结构。编制了《广元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规划、专项规划,确立了“5+2”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广元行动方案”,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改造提升特色支柱产业。瞄准“产业高端”,以食品饮料、电子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为重点,实施工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了剑阁锂离子电池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泡沫铝、硫酸钙晶须等一批优势拳头产品,推动产品规模化生产。出台了《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八条措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  业。三是全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依托零八一电子集团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支持一批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2017年,全市食品饮料、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产值625.56亿元、增长16.8%,占规上工业的66.8%;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53.08亿元、增长21.4%,占规上工业的16.4%;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产值77.03亿元、增长4.8%,占规上工业的8.2%。

三、项目建设情况

认真落实省市项目工作部署,凝心聚力抓项目,以大项目促大发展,以好项目促大跨越。一是抓项目策划包装。根据国家、省投资导向和重点,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链延伸,重点在“5+2”产业体系中谋划生成和储备包装一批重点优势项目。二是抓项目招商引资。以产业链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为重点,努力承接沿海城市、成渝等地产业转移,突出抓好低碳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2017年,全市抢抓成广合作战略机遇,围绕家居、制鞋、食品、铸造等行业开展产业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签约工业项目152个、开工64个、投产22个。三是抓项目建设实施。深化完善市领导联系等工作机制,以省、市年度重点工业项目为核心,梯次推进“四个一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化项目。近年来,中石化天然气净化厂、亭子口电站、中纺粮油、兴能新材料等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全省纯电动快充公交示范线、中国七盘关国际石材城、零八一电器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2012-2017年,全市新开工工业项目1098个,竣工投产678个;累计实现工业投资980亿元,累计实现技术改造投资664.3亿元。

四、园区建设情况

坚持园区优化布局、完善配套、推动产城融合,着力构建“一核八组团”发展格局。一是推进园区上档升级。按照“新九通”标准,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2012—2017年,全市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余亿元,建成投产面积达35.4平方公里。先后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截至2017年底,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园区1个、超100亿元园区1个。利州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二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先后授予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绿色示范园区,利州区大石工业园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二是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出台《广元市“十三五”工业布局规划》,按照“一县一主业,园区有特色”思路,大力推进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着力打造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机械电子、新材料等特色化园区。先后荣获“中国食品产业重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等称号。三是推动产业新区建设。按照“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园城一体理念,坚持产业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统筹规划,启动建设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的“三江”新区、规划面积4.28平方公里的081产业新城、规划面积13.96平方公里的剑门新区等一批产业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五、企业培育情况

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工业品牌建设,大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企业分类指导。按年度遴选重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着力推动企业梯次发展,坚持政策向优势企业倾斜、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发挥龙头企业行业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配”的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各产业板块均已初步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局面。二是加强重点企业培育。着力抓好长虹电子、海螺水泥、娃哈哈等重点企业上档升级,鼓励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培育出了以技改扩能促发展的娃哈哈、以创新驱动促发展的长虹电子、以集成创新促发展的零八一电子集团等一批示范企业。百夫长清真饮品等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三是加大产品市场开拓。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西博会”等展会,赴陇南、昆山、汉中等市州开展“广元造”食品饮料产品推介会;引导企业利用“京东广元馆”“天虎云商”等电子商务平台加大网上销售力度。截至2017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448户,其中产值超亿元和超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192户和14户,海天实业跻身全省大企业大集团百强企业。

六、创新驱动发展情况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切实提升创新发展水平。一是突出创新平台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厅市会商”机制,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引领,省级创新平台为骨干,市级创新平台为基础的三级企业技术创新体系。2012—2017年,全市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和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重点实施硫酸钙晶须母粒制备方法研究等省重点创新项目,推进镍锰酸锂钛酸锂正负极材料生产等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截至2017年底,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三是推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出台了《广元市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20余个,启动建设广元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多形式的信息化改造,全方位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各环节渗透,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