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汇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 构建产业生态圈

2018-10-09 20:12:3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9日,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成都正式启动,活动主题为“高水平双创,高质量发展”,设成都主会场和北京会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步举办。

“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选择在成都,将完整构筑起‘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全国双创区域引领版图,并与海外双创周一道,连接起全球创新创业脉搏,共促双创全面升级,带动成都、四川甚至中西部区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成都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冯劲夫介绍。

在成都天府五街路口,2018全国双创周吉祥物“蓉蓉”与“壮壮”头戴哈雷风镜,萌趣可爱,远远就吸引了路人的目光,“蓉蓉”与“壮壮”的背后则是今年双创周成都主会场活动的举办地──菁蓉汇。

启用不到3年时间,菁蓉汇已引进31家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吸引线上线下共1890家科技型创业企业和项目入驻;聚集高层次人才586人;园区企业获得股权融资10.4亿元。菁蓉汇所在的成都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国务院批准的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片创新创业热土实现了我国高科技领域一个个“零”的突破。

1988年,在成都高新区创业路26号,中科院研究人员李伯刚借款50万元起步创办地奥集团。不久后,地奥心血康胶囊问世。2012年,地奥心血康胶囊在荷兰注册上市,成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成功进入欧盟市场的治疗性药品。

同一时间轴上,在大洋彼岸,一本叫《硅谷之光》的书火遍全球,硅谷创业者的故事激励着一代青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磁共振物理学博士邹学明回国创业,在成都高新区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T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整机。

吸引全球眼光的,还有成都高新区企业蓝光英诺生物科技公司。由康裕建挂帅的蓝光英诺科研团队成功实现全球首例3D生物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在体试验,在生物墨汁、3D生物打印机和配套软件系统等领域取得世界性突破。

“引进一个人才、吸引一批团队、创办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的聚合反应在成都高新区加速演进。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国内外院士19人,国家“千人计划”123人,省“千人计划”349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1762家,海外人才离岸基地23个,聚集各级人才52.5万人。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造能力不断增强,聚集各类企业12.9万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27家,上市挂牌企业145家。创新发展的“加速度”,吸引国际知名创新机构及企业纷纷在此布局。成都—以色列科技创新中心、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欧洲排名第一的创业加速器—SBC、西门子两大研发创新中心、“设计界的奥斯卡”—德国iF(成都)设计中心等相继在此落户。

按照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家高科技园区都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双创”升级版,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更充分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成都高新区从制度安排的顶层设计出发,实施《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双创规划》),面向全球汇聚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双创规划》明确,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累计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发明专利授权5000件以上、产值3000亿元以上、上市(挂牌)企业100家以上,形成各类双创企业和载体繁荣发展态势。在加强政策支撑方面,《双创规划》)提出,将基于“国际化、专业化、众创化、集群化”定位和“大空间、大视野、大集群”发展理念,设立50亿元协同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大企业创新专项资金、50亿元领军人才专项资金,在5年内累计投入150亿元驱动双创,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资源。

“改革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创新创业更是在披荆斩棘中前行。每一家双创企业,每一位双创人才,都需要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30年来,国家高新区一代又一代人开拓创新,持续不断地集聚创新创业要素、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创新创业主体。三十而立再出发,未来,成都高新区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目标,重点营造动力强劲、机制健全、环境友好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的跨境活跃度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