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
常言道:“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如何保证宝贝健康快乐成长?
尤其是新晋爸妈,
为此,健康四川特邀
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保科专家王红主任
针对儿童性早熟相关热议话题
作出了科学解答~
儿童性早熟,不容忽视
2017年5月某日上午,李女士一大早就带着女儿来到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专家门诊就诊。在与儿保科王红主任交流的时候,李女士着急地流下了眼泪。
原来,李女士仅9岁的女儿婷婷(化名)前一天被发现竟然来了月经。
根据李女士的介绍,婷婷从出生后各方面一直都很正常,身体也非常健康,所以她从未担心孩子的生长发育。从去年5月份开始,婷婷的身高突然开始猛增,个头渐渐超出了同龄小孩半个头,李女士一家人都非常高兴,认为孩子将来一定会长得非常高挑。
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李女士就已发现未满8岁的女儿乳房开始增大,但李女士和家人并未放在心上,对孩子第二性征的发育也几乎没有关注,直到近期发现女儿竟来了月经。
通过详细系统的检查,婷婷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
根据王红主任的介绍:性早熟的孩子性发育较早,性激素提前大量分泌会导致孩子骨骺提前融合,骨龄比实际年龄大大提前,从而缩短了孩子的生长时间,导致最终身高受损。同时,早初潮还可能会导致孩子的社会心理问题。
关于性早熟,
王红主任针对很多家长关心、
可能存在误解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解答。
儿童性早熟主要有哪些表现症状?
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指女孩乳房发育,男孩睾丸增大和阴茎增长,身高增长加速,阴毛、腋毛生长。女孩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2年后初潮呈现;男孩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性早熟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性早熟女童多于男童。
那么,造成小孩子性早熟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小孩子真性早熟的原因有很有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者由假性早熟转化而来。
现今女童真性早熟80-90%都是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也就是找不到原因的早熟,而男童则相反,80%以上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所以,确定为真性早熟的孩子都需要做一个头颅MRI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此外,日常生活中不当的饮食习惯、接触情感类影视节目资讯、光照过度等可能会导致孩子早熟。
性早熟有真性早熟,假性早熟之分?
是的,性早熟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真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早熟)。区分真假早熟除了需要进行第二性征的体格检查外,还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来诊断,如基础性激素测定、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发试验、B超、骨龄等。
如果孩子有第二性征的发育,但性腺大小在青春前期水平、性激素检查结果在青春前期水平属于假性早熟。
儿童性早熟的危害有哪些?
孩子过早或过快的性发育,会导致孩子因性早熟而带来相关的社会或心理问题(如自卑、早初潮、早恋等);早熟的孩子会提前长个,骨龄增长幅度超过年龄的增长,但到别人再长时,他们已经没有空间长了,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从预防角度出发,
父母应该特别注意这些
保护自己的孩子,避免性早熟
第一、日常生活中饮食不当可能导致孩子性早熟,家长们应该充分注意。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食用反季节水果、禽类脖颈、内脏、油炸食品、长期喝浓豆浆等,少喝碳酸饮料。更不要随意给孩子进补,蜂王浆、牛初乳、人参和各种口服液等可能含过高激素。
第二、影视节目中“儿童不宜”的情爱镜头和各种相关资讯信息会刺激孩子下丘脑垂体神经的反射,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提前启动,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因此,家长应避免孩子过早接触这方面内容;
第三、现今成人使用的美容产品中除了营养、滋润皮肤的成分外,可能还含有一部分的雌激素,小孩子应该避免使用含有性激素的护肤品。
第四、家长有服用避孕药习惯的,避孕药应该放置于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误服避孕药,导诊孩子提早发育、胸部隆起。
最后,光照过度也被发现可能是导致性早熟的原因之一,孩子晚上睡觉最好关灯。
关爱孩子身体健康,
以下是王红主任给年轻爸妈
的一些科学建议~
家长一定要定期关注孩子的身高增长和发育情况,如果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疼痛,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出现阴囊增大、阴茎增长,或孩子发育明显提前于同龄人,请及时上健康四川挂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生长发育专科专家门诊检查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图为王红主任与小朋友的日常交流互动
图为王红主任与小朋友的日常交流互动
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
家长应引导树立正确性观念~
青春期是从儿童期到成年期发育的过渡阶段。
青春初期,性意识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性的反感阶段,因为发生在身上的生理变化,可能会使孩子产生不安、害羞和反感。第二阶段是向往长者阶段,孩子希望能与心目中长者偶像进行精神交流。这个阶段,家长要了解孩子自己的心理变化,进行正确的引导。
青春后期,孩子发育已经完成,可以正确对待生理反应、自我意识也更完善,但社会行为的成熟还远远滞后,这个时期称为“心理危险期”,更需要家长多花些时间在孩子上,进行正确的教育和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