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看甘孜】在国内率先实现家犬“身份”管理信息化!甘孜州包虫病防治模式在多地推广

2017-06-10 16:47:5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说起藏区医疗,包虫病防治一直是关注点之一。这一行动,关乎藏区群众健康,也关乎健康扶贫。此次,“砥砺奋进看甘孜”大型采访活动也对包虫病综合防治进行了聚焦。

甘孜州包虫病防治模式在多地推广

成功实施自体肝移植术在国内率先实现家犬“身份”管理信息化

正在建设中的甘孜县包虫病诊疗中心,该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包虫病专病床位100张,建设面积8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

在位居康北地区腹心地带的甘孜县,包虫病诊疗中心正在加紧建设。甘孜县卫计局副局长陈明强透露,这一诊疗中心将覆盖石渠、德格、白玉、新龙等县,预计11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

据了解,甘孜县包虫病诊疗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包虫病专病床位100张,建设面积80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

这一诊疗中心的建设,是甘孜州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的一个阵地。甘孜州紧紧围绕“灭病犬、救病人、奔小康”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主题,以“防病治病、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为目标,克服自然条件恶劣、工作基础薄弱、社会环境特殊等困难,历经近2年的浴血奋战,初步探索出民族高原“两抓四管六结合”的包虫病防治模式,患病群众得到有效救治,传染源犬只管理走上法治轨道,健康教育得到基本普及,环境治理迈出坚实步履,健康扶贫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包虫病防治模式在西藏地区、青海省推广。

数据显示,甘孜州建立贫困包虫病患者数据库,全州1804名贫困患者全部纳入救助范围,防止病人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自2015年11月打响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以来,全州已完成B超集中人群筛查55.4万人,目标人群筛查覆盖率50.31%,新发现病人699人,手术治疗912人(临床治愈861人),现有1.14万病人正在接受免费药物治疗。

值得关注的是,甘孜州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团队合作,成功为2名包虫病患者实施自体肝移植术,成为全国地市级医院首次完成该类手术的医院,开启了晚期包虫病患者希望之门。在实现包虫病内科药物全免费基础上,结合“十免四补助”政策,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药爱心基金、红十字会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和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等,患病群众在州内医疗机构手术费、交通费、术后随访费等基本实现零支付,进一步遏制了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此外,突出“管犬”,抓住源头管控,犬只管理实现法制化、信息化、常态化。石渠县还研发了犬只管理识别系统和电子芯片项圈,在国内率先实现家犬“身份”管理信息化。

中藏医药事业稳步发展

中藏医院设备很先进 藏医本科2班招生工作完成 

新龙县中藏医院设有精准扶贫医疗救助绿色通道


63岁的精准扶贫户梅朵因高血压、慢性胃炎在新龙县中藏医院接受治疗。在这里接受住院治疗,她只需要付每天5元钱的水电费。

 
正在新龙县中藏医院接受治疗的当地儿童

2016年,是脱贫攻坚首战之年。除了着力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为重点的重大疾病防治,2016年以来,该州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以脱贫奔康为目标,以深化医改为动力,集全州卫生计生系统之力,着力推进健康扶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体系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其中,包括中藏医药事业稳步发展。

在新龙县,成立于2012年的中藏医院,其前身是新龙县人民医院中藏医科,201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2013年,经新龙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博孜卫生院与新龙县中藏医院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工作运行机制。医院设有中医科、藏医科、内儿科、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年门诊量达1万人次,住院病人1000于人次。医院现拥有西门子彩超、GE-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同时,建立卫生技术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院医务人员承担起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的职能,让村民们的常见病、慢性病得到了治疗和管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群众享受到了低价而有效的药物,“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体系正在形成。

据了解,甘孜州积极争取中藏医药项目建设资金,落实省级中医药发展补助资金823.1万元。遴选30个乡镇医疗机构作为2015年、2016年甘孜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或藏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确立19家公立中藏医院对口技术援助单位,通过进修学习方式,提升医院内涵建设。完成2016年度传统医学确有专长考核工作。完成藏医本科2班招生工作,正式录取的27名学生已入学上课。(四川发布客户端出品)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