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很拼!“微问诊”每天电子处方量2.5万张

2017-06-16 17:54:24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6月16日,成都高新区在高新区管委会召开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首次新闻媒体通气会,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徐富艺通报了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两个月以来的建设工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主持本次新闻通气会。

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当天,四川首位智能政务机器人--“高小新”亮相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大厅;运行首月吸引投资超300亿元。伴随着不俗的成绩,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正走向百天纪念,在此节点,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据悉,成都高新自贸区已主动西安、昆明、贵阳、绵阳等省内外16家国家级高新区建立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并将近期赴昆明高新区等地调研对接,就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人才互动交流、共促产业转化、推动资本流动等合作事项寻求落实。

6月16日,成都高新区在高新区管委会召开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首次新闻媒体通气会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徐富艺通报了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两个月以来的建设工作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主持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论雄心:争当内陆自贸试验区领头羊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内,面积29.86平方公里,囊括了成都绕城高速内新南天地商圈、金融总部商务区及周边、环球中心和成都市、区行政中心,绕城高速外新会展中心、大源片区、天府软件园、菁蓉国际广场、新川创新科技园等重要区域。

作为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将牢牢把握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 “五区叠加”的历史发展机遇,构建完善国际营商环境体系,树立内陆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国际合作标杆,争当内陆自贸试验区领头羊。

看答卷:“微问诊”每天电子处方量为2.5万张

NO1:占成都自贸试验区的83.9%!2个月新登记各类型企业3906户

运行两月,在多重政策利好助推下,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增。在4月1日至5月31日的两个月时间里,高新自贸试验区共新登记各类型企业3906户,占成都自贸试验区的83.9%,新增注册资本(金)347.88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新增3874户,注册资本(金)345.07亿元。外资企业新增32户,注册资本(金)2.81亿元。

 NO2:37条改革事项已实现落地!率先发布三年任务清单126条

率先发布三年任务清单126条和2017年任务清单49条。截止目前,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在企业简易注销、网上自主办税、境内外维修海关监管制度等37条改革事项已实现落地。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积极对标前两批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待四川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出台后,将实现改革事项全面落地。

NO3: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探索“分级诊疗+医药分离”模式  每天电子处方量为2.5万张

成高高新自贸试验区在改革试点工作上已取得初步成效。在网上自主办税方面,成都川大精细化工研究所等通过网络自主成功申报增值税,并在成功网上扣缴税款;埃瑞巴蒂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等通过网络提交发票代开申请,在ARM机自助办税终端领取发票。在海关监管制度改革方面,复制推广境内外维修海关监管制度,2017年1-5月,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开展iPad进口维修业务35.66万台,货值1800万美元。在互联网医疗创新方面,富顿科技“微问诊”项目探索“分级诊疗+医药分离”模式,目前在全国布点已经突破20 省份,上线1.3万家药店,每天电子处方量为2.5万张。

NO4:深化国际开放初步取得成效!发起成立“建立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

在深化国际开放方面已初步取得成效。已经成功举行2017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圆桌峰会,发起成立“建立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得到法国索菲亚科技园、西班牙巴塞罗那创新产业园等12家国外著名科技园及9家国内先进高新区积极响应,发布《世界一流科技园联盟共同宣言》。在美国旧金山成功举办“菁蓉汇·国际创新创业主题论坛”,高新区依托美国瀚海硅谷科技园、中美企业(波士顿)创新中心、SBC(Startup Boot Camp)加速器等载体,在北美、欧洲设立的8个离岸基地同时举行揭牌仪式,高新区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数量已达12家。高新区还举办2017年高新区科技企业“欧洲行”活动,并于当地时间6月3日首站走进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中国-西班牙投资贸易合作论坛,近30家高新区的科技创新企业与49家西班牙企业代表进行了近百场一对一洽谈,初步合作意向达到65项。

NO5: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在全国范围发行首单“双创债”

同时,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还大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依托“中国-欧洲中心”,打造成都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新窗口和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积极推进货物分类监管模式的实施,3月底完成首票分类监管业务实际操作,截至目前完成相关业务货值8683.66万元;探索开展文化保税展示业务,创新通关服务模式,探索推行“智慧综关”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在全国范围发行首单“双创债”(创新创业债),首期发行5亿元,主要用于新川创新科技园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孵化园、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园两个重大孵化器项目。截至5月31日,高新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833家,占成都自贸试验区的66.5%,新开办金融机构55家,占成都自贸试验区的69.6%。

NO6:首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拓展“互联网+税务”新模式

在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首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开展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试点;拓展“互联网+税务”新模式,高新国税联合腾讯公司在微信平台推出手机实名采集应用,纳税人通过微信录入个人信息,采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名信息采集,目前已向1万多名纳税人提供服务;发布实施《成都高新区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着力构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位一体的良好环境;开展外籍人士永久居留权申请,一站式办结,特殊情况自贸办及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为自贸区企业招引外籍高端人才开辟了新渠道。
   

问未来:不断增强获得感!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市场主体遇到的痛点问题

下一步,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试点要真正起到压力测试作用”的要求,继续深入实施“国际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积极探索土地出让管理改革模式、大力推行人工智能政务服务、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医药分离”的微问诊模式,在国际合作、土地、政务服务、医疗等重点领域进行改革试点探索和压力测试,力争通过点上的改革复制出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面上的改革。

在大力推行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方面,将探索人工智能参与政务决策,企业云端提交申报材料,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申报材料进行云端审核,为企业带来便捷、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获得感。

同时,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医药分离”的微问诊模式。以“微问诊”平台为试验载体,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医药分离”标准,牵头编制以药店为中心的小病慢病分级诊疗和医药分离行业规范。

在本次新闻通气会上,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将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服务贸易、金融等领域,开展自贸试验区调研,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市场主体遇到的痛点问题,特别是阻碍发展、不合市场规律的有关规定、制度。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获得感。

四川发布客户端出品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