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孕产期心理健康问题,别动不动就是“抑郁症”来了~

2017-06-23 11:39:51   健康四川

孕产期

孕产妇心理健康问题,

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众往往倾向将孕产妇孕产期

心理问题认为是“抑郁症”,

其实不然。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孕产期

心理健康问题?

一起跟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邢爱耘教授的讲解,

深入了解、学习吧~

首先,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5%~25%,女性抑郁症的发生率是男性的两倍;女性发生抑郁症的高峰时期为25~45岁。

发生抑郁症与女性生殖生理的几个改变时期相关:经前、围绝经期、妊娠、分娩后。而孕产妇在孕产期由于胎盘类固醇分泌原因、个人性格原因、社会原因等本来就会产生一些情感、情绪障碍,这些障碍还不能称之为“抑郁症”,只属于忧郁、心境不良等情绪问题,但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可能发展为抑郁症,严重甚至为精神病。

孕产期孕产妇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

孕产期孕产妇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可以从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

生物学因素:1、内分泌因素,孕妇胎盘类固醇分泌;2、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时产后出现情绪问题,严重甚至导致抑郁症不可忽视的诱因;3、不良的孕产史。

心理因素:1、孕妇本身性格敏感、固执、保守、自我中心、内倾性格;2、有月经前期紧张综合征;3、孕期、产前情绪不稳定;4、自身经历;5、对怀孕本身、以及腹中胎儿的态度。

社会因素:1、生活、事业上的压力;2、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不足或者孕妇及家庭对怀孕过分紧张;3、家庭经济出现问题。

40%~80%的孕产妇都会出现心境不良等情绪问题,多发生在产后第一周(3~7天),症状会持续一周左右,主要表现为孕产妇感到抑郁、焦虑、莫名奇妙的委屈、暗自啜泣、失眠、焦虑、食欲减退、头痛、易激惹,情绪波动大等;

邢教授表示,出现以上现象属于正常孕产期生理、心理变化引起的现象,症状会逐渐消失,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情况较为严重的孕产妇,

可能会发展为“抑郁症”。

孕产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0%~15%

多在产后2周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

孕产妇发生抑郁症后,较先前的情绪问题,忧郁症状会加重,严重时还会干扰对宝宝的照料,主要表现为:1、情感低落,丧失对食物的兴趣和快乐感;2、睡眠障碍(失眠或者嗜睡),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疲劳或乏力、思维迟缓/思路闭塞,甚至出现绝望,自杀或杀婴的倾向。孕产妇情绪问题一旦发展为抑郁症就应当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三分之二的患者可在一年内康复,要注意:再次妊娠会有20%~30%的复发率

最为严重的,

可发展为精神病

孕产期心里问题发展为精神病的几率很小,不到1%。最典型的症状为:妄想,想象有人加害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并有自杀倾向,应及时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

孕产期心理健康

如此重要 ,

那么,应该如何做好

有效的预防措施呢?

邢教授给出了这些宝贵建议:

保持稳定、乐观、良好的心境。

孕妇及家人都应该积极学习一些妊娠生理知识,了解不同孕期的心理保健。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  

医疗技术及医务工作者的支持。  

具体的心理保健措施

邢教授从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

三个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讲解。

1、孕早期:孕早期孕妇应该避免过分的担心,正视早孕反应,积极消除心理紧张。过分担心胎儿健康问题对身体其实是没有好处的;早孕反应每个孕妇都会经历,只是因为个人身体原因,有的可能较轻松;有的情况较严重。

孕早期孕妇更应该注重的其实是“学习”,用心了解正确的孕期相关知识,可以选择一些正规的孕妇学校。此外,要信任并认真听取专业医生的讲解和建议,这里,邢教授建议早孕期妇女不要过于追求完美,据统计全球有计划的怀孕不到二分之一,除非是明显健康出现问题,处于疾病服药期,不要轻易终止怀孕。(要知道有害因素的影响往往是长期、大量的,偶然的接触往往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定要进行专业的咨询。)

2、孕中期:是修身养性的时期,孕妇在渐渐消除孕早期的紧张情绪后,孕中期应该更注重胎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心情愉快很重要。但要注意避免心理上的过于放松,严格定时进行产检,避免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同时减轻对分娩的恐惧。

3、孕晚期:为分娩作好准备,了解分娩原理及相关科学知识,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克服分娩恐惧,保持积极的心态。分娩的四大因素:产力、产道、胎儿以及孕妇的精神因素,如果孕妇对自然分娩很焦虑,很抗拒会有直接影响,有条件顺利自然分娩对胎儿和妈妈都是最好的选择。

邢教授在这里提醒广大孕产妇:正确理解剖腹产与自然分娩,剖腹产是现代医学发展以帮助不能自然分娩的产妇的一种手段,它不能够替代自然分娩。

此外,邢教授还特别提醒:孕产期孕产妇的健康离不开丈夫的支持:

身为丈夫应尽量抽时间陪妻子做身体检查。

了解胎儿每一天的发育过程。

理解,保护妻子。

足够的宽容和细心的聆听。

正视孕产期心里健康问题,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减轻压力,强壮身体

控制体重,

美美迎接人生的新阶段吧~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