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长江经济带】依托自贸区 川南临港片区走出对外开放新路

2017-07-03 09:53:2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2日下午,“共舞长江经济带--探访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生态发展之路”四川站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川南临港片区,探访自贸区成立三个月后泸州港和保税物流中心的最新进展。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泸州港码头,大大小小的集装箱整齐地码放在一起,足足有数百个,其中不乏许多国际大公司的集装箱。

 

泸州港航拍图

现代化港口体系基本形成    

据泸州市交通局副局长曾兴宇介绍,泸州港是交通运输部确定的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四川唯一),是长江武汉以上仅次于重庆的西部第二大港,四川第一大港。现为二类水运口岸,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已建成6个3000吨级直立框架式泊位,堆场面积近40万平米,已具备集装箱100万标箱、散杂货300万吨的年吞吐能力,吊装单件货物最大可达120吨。铁路专用线已通达港区堆场,在长江上游港口中率先实现集装箱铁水联运“无缝衔接”。海关、国检、海事等口岸监管、查验设施完备,已成为多式联运特色鲜明的区域性百万标箱枢纽港。

 

泸州港的吊装设备

交通枢纽配套是港口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泸州市已着手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推进泸州港第二作业区、泸州港多用途码头二期续建工程,以及长江航道泸州至重庆段Ⅲ升Ⅱ改造等工程。

保税区建设助力自由贸易发展

依托泸州港建立的保税物流中心总投资2.5亿元,建设面积314亩,建成2000米长的封闭式隔离围网和中心卡口、7500平方米的待检停车区、5000平方米的查验仓库、5万平方米的监管仓库、1.7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1.5万平方米的综合业务技术用房。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监控和红外警戒探测等系统全覆盖,实现海关等各部门信息共享、企业快速联网报关和无纸通关。

 

临港保税区内的进口商品展销中心

保税物流中心内可开展保税存储进出口货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等业务。

“以前国内货物出口往往需要到上海港、南京港等港口办理出口手续,如今这些货物只需要进入关卡即可视为出口,手续办理等在这里即可完成,非常方便”。保税物流中心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临港保税物流中心于2016年1月封关运行,全年实现监管进出口货值1.56亿元,收取两税近1500万元。今年1至5月,保B完成进出口报关单235票,货物23590吨,箱量1140标箱,货值4247万美元,同比增长496.66%,完成关税和增值税176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29%。

未来,它将成为集仓储、配送、信息、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心,成为西部腹地对外开放平台,成为推动西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夏寒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