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业新技术 获科技进步奖

2017-07-04 08:07:27   成都商报

苗子是南瓜,结出来的果实却是黄瓜。这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专家的“瓜类作物轻简高效双断根嫁接技术”带来的效果。这项技术通过增产减药,累计为农民增收节支超过20亿元。近日,该技术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专家唐有万介绍,瓜类作物长期受枯萎病的影响,“这种病是土传病害,一般农民都晓得,不能在一块地上多年连续种植瓜类作物,否则农作物会患上枯萎病,这种病可怕的是,一旦发病,基本就会让作物绝收,而且没有特效药物。”

为此,蔬菜专家们研究、推广了嫁接技术。“就是选择特别能抗病的一些南瓜品种做砧木(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然后把黄瓜苗嫁接到砧木上,这样就能解决枯萎病的问题。”唐有万介绍说,这种嫁接技术在2008年引入四川并被推广,效果不错,但也遇到了水土不服。四川盆地冬春季节气温低、日照少,嫁接苗成活率不高。

唐有万参与的项目组,从南瓜砧木下胚轴断根后无需固态基质即可长出大量须根现象为突破口,集成创新出了无基质、高密度集中促根为主要创新点的瓜类作物轻简高效双断根技术和嫁接设备。“我们的技术实现了多个创新点,经评定,研究成果居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其中早春双断根嫁接苗技术促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唐有万介绍称,在应用上,这个项目带动了四川瓜类嫁接技术的应用,累计在西南地区推广150万亩以上,减少了农药施用量,增收节支20.3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市农林科学院的青年专家刘磊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在国际知名刊物《环境进展与可持续能源》上发表了论文《外源脱落酸ABA对两种生态型超富集植物鬼针草镉积累的影响》,论文关注用生物的方法来清除土壤中的镉污染,具有极强现实意义。

刘磊向记者介绍,之前的技术,都是用药剂抑制土壤中镉的活性,使其不被作物吸收,他的研究方向是,选用对镉吸附能力特别强的鬼针草来吸收镉、净化土壤。研究中,他对鬼针草施用脱落酸,促使鬼针草产生反应,更多地从土壤中吸收镉。“鬼针草枯了以后,把它从种植用的农田中除去,就实现了土壤镉污染的净化。”(记者 李秀明)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