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最大的福祉,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是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生态文明被提到“五位一体”的高度,当“怡然资阳”成为最迫切的民意诉求之一时,面对污染,我们已没有退路、别无选择。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字:2017年1月至5月20日,资阳市主城区优良天数率为73.6%, 相比2016年同期上升11.9个百分点。同时,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数共2天,比去年同期减少2天。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今年6月9日12时45分,一名普通的环保工作者——资阳市环境保护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应举,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54岁。近日,资阳市委决定追授刘应举“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近年来,在资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发起了一场向大气污染宣战的环保战役,使“资阳蓝”渐成常态。
天蓝了,水绿了……这其中也包含着刘应举的艰辛付出,正是以他为杰出代表的环保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在平凡岗位上演绎的不平凡人生,让资阳人民看到了更多的明媚阳光。
“临走”前还在工作 赤胆忠诚献身环保事业
6月9日,本是普通的一天,刘应举一如既往地忙碌着,然而谁也没料到,意外发生了。
这天上午,他签发了《资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全面核查8大重点行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的紧急通知》等几份文件,手头还忙着培训讲稿《落实环境保护属地责任制强化乡镇网格化环境管理》及其课件,“突然”身体不适,也许是胸闷心慌,难以忍受,他走进了机关医务室。
然而,刘应举身体不适并不是突发的。早在5月份,他就感到不适,单位领导还专门叮嘱他去医院接受治疗,同事们也建议他放下手中的工作,赶紧去医院看看。“我已经进行了心电图检查,并没有什么异常。”6月8日,在单位开会时他的话特别少,脸色极差,当大家关切询问他身体状况时,他都以检查无碍为由拒绝放下工作去看病。
在机关医务室里,医生马上给他做了检查,护士给他测了血压,初步断定是心梗发作。立即给他喂了一颗硝酸甘油含片,并让他马上去医院治疗。“这几天事情特别多,能不能过几天去?”“能不能让我把上午的事忙完了,下午去?”
“不行!必须马上去医院治疗!”刘应举多次推辞看病都被拒绝了,医生催促着他去检查,并马上安排人通知120,他这才妥协摸出了手机,表示自己找人送他去。而这个电话,他没打给单位要人要车,却是打给了自己的儿子。
不料,刚打完电话,他的头倒了下去,手机也“啪”地一声滑落到了地上。罗医生和医护人员马上对他实施抢救……
120来了,妻子、儿子来了,在局里的所有同事也赶来了。但是,大家都没能留住他,他就这样在突然之间走了,一身都献给了环保事业。
单位里的老党员 出了名的“干将”和“猛将”
刘应举,出生于安岳农村,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17岁时,他有幸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198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转变和跃升。
2001年,刘应举转业到资阳市环保部门后,16年里,几乎在环保系统每个岗位上都工作过,从一个门外汉渐渐成长为环保专家。荣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四川省环境保护系统先进个人”,连续八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记三等功1次。
“环境保护不仅是一笔经济账、一笔长远账,更是一笔实实在在的民生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工作中的刘应举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得到了同事的一致好评。“他干事雷厉风行,遇到问题绝对是立即行动,一查到底。”“他特别敬业,对企业监、帮、促很到位。” “他工作上铁面无私,但为人处世又特别耿直、豪爽。”……
近些年来,环保工作任务繁重,刘应举负责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环境安全、12369环境举报热线及微信平台环境污染信访投诉处理等工作,协助局长分管大气环境管理科、环境监察支队,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走,到现场去!”工作中,只要一发现问题,或接到举报,他比谁都急。无论再晚,哪怕是凌晨一、两点,他都要立即核实查找原因,研究解决办法,绝不拖到第二天。
刘应举就是这样一个“苛刻”的环保卫士。
公私分明 家人从没沾过他一点“光”
“他就是个工作狂。”这是妻子周玲对刘应举的评价。
6月9日上午,周玲难得陪他一起上班,催促他赶快去医院,还说平时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并不可靠,因为“心梗”是要在发作时心电图才反应的出来。而刘应举却推说要把这几天忙过了再去,谁知一忙便永远走了。
周玲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刘应举对一家人要求都十分严格,“在家里,他就是个首长,我是他的生活秘书,儿子是他的勤务兵。”以前刘应举还在部队时,周玲每次去看他,从安岳坐车去成都差不多得花8个小时,从成都坐车去昆明要30个小时,从昆明坐车去蒙自又得花一天一夜,可他从来没接过送过。而其他战友的家属去探亲了,他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这么多年来,由于他公私分明,严格认真,家人朋友没有沾过他一点“光”。他宁肯大大方方地送钱送物接济,却万万不肯去走后门、通关系帮着寻好处。
而儿子刘帆就更没沾到父亲的“光”了,至今还只是一个单位的临聘人员。刘帆大学毕业后,对于找工作,刘应举从来没搭过手,只好自己去了一处建筑工地打工。就连目前这份临聘工作,都是自己考上后才告诉父亲的。“老爸是要我像他那样,独立自主,努力奋斗。”刘帆深知老爸的心思。
在与刘应举打交道的单位和企业眼中,他更是个值得信任、为企业着想的人。资阳某水务公司污水处理厂,曾经排污不达标,2007年被省上点名批评,这成了刘应举关注的重点。于是他定期上门仔细检查,一发现问题就督促整改。后来,排放标准提高,刘应举又督促该厂更换设备。厂里申请验收,刘应举一接到申请,便带人上门仔细查验。通过后,要到省局办证,按理说就没刘应举的事了,但他见厂里对办证流程不清楚,便亲自带他们上省局去把一切办妥。现在,该厂得到了国家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的认可,很多外地的同行还来学习、取经,成了典型。
这就是刘应举,公私分明、刚正不阿,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似乎用再多褒奖之词都不足以诠释他的伟大。54岁的年龄,还有几年便可以退休回家颐养天年,然而,却在此刻永远离开了人世,带来的是遗憾,也是痛惜,干部队伍少了一名好干部,人民群众少了一位贴心人,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赤胆忠诚献身环保事业,真情无限留香大地人间”,这是对刘应举因公殉职的真实写照,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环保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更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兑现了入党时忠诚于党的誓言。(记者 杨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