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人车通行不再打挤?成都试点交通信号灯优化配时

2017-07-21 09:53:01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20日下午6点,处于下班高峰期的成都南打金路口(东大街与红星路交叉口)却秩序井然,没有以往那种南口辅道左转的机动车与在路口西侧人行横道线过街的行人、非机动车互相抢道的混乱场景。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在该路口试点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和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路口机动车的流量和流向后,优化调整了信号灯的顺序和配时,从而解决了该路口长期存在的交通秩序混乱的问题。 

这种调整方案究竟如何治堵的呢?

成都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科长周伟潮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这种调整关键在于:优化配时,调整信号灯的相位,利用红绿灯时间差先放行路口西侧行人。

△信号灯调整过后西侧路口行人在东侧车辆左转时成功通过斑马线

据周伟潮介绍,一方面,交警缩短了东口直带左相位时间,新增东口左转相位,利用东口左转放行时间,允许路口西侧行人、非机动车过街;另一方面利用南北方向直行机动车放行时间,同步放行东西侧的行人过街。另外,还优化了路口信号相位顺序,形成连续的行人过街时间。

周伟潮说,西侧路口行人可能觉得绿灯时长没有变化,可是通过信号相位、顺序的调整,就实现了西侧路口行人、非机动车先放行,南口辅道左转车辆再通过的改变,从而提高了通行效率。

大数据“加持”  根据车流量调整信号和相位配时

“信号灯不是说变就变的,必须有科学依据。我们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和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路口各个方向机动车的流量和流向。”周伟潮说。

△必要时交警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相位手动调整

周伟潮介绍,原本南打金路口东西向直行和左转机动车同时放行,为避免与直行车辆冲突,西侧人行道只能亮红灯。然而,根据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此时直行车辆很少,左转车流巨大,“对西侧斑马线上等待的行人来说,这就是一种时间浪费。”因此,交警根据路口交通流量、流向情况,对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了调整从而提高通行效率。

据悉,成都交警还将在一环路水碾河路口、一环路双林路口、红星跨线桥路口等点位,对信号灯相位和配时进行优化。

科普:什么是相位?

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其每一种控制状态(一种通行权),即对各种进口道不同方向所显示的不同灯色的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灯相位。相位数就是信号灯按照事先预设好的规律进行灯色变换的数量,一般的十字交叉路口为2-4个相位控制,常见的就是2相位控制,东西向绿灯时南北向红灯,东西向红灯时南北向绿灯,中间以黄灯过渡。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夏寒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