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执法装备“火眼金睛”、“千里眼”和“顺风耳” 四川今年4140件环境违法案件被逮个正着

2017-07-23 15:30:3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环境保护这么多年来,环保部门有两个‘看家本领‘,一个是监测,一个是执法。”在今天(23日)“我与环保厅长面对面”座谈会上,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对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提出的“环保部门如何加强监管执法”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并现场通报了最新数据:截至7月15日,四川今年办理环境违法案件4140件,同比去年增加351%,处罚的金额2.8亿,同比增加7倍多,单件处罚金额最高达两千多万。

“我与环保厅长面对面”座谈会现场提问

放大招!使出监测和执法两个“看家本领”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在现场提问称,这段时间环保监管的动静很大,很多污染较大的企业都被停产或关闭,现在环保部门是如何加强监管执法的,执法效果又有哪些?

于会文回答说,环境保护这么多年来,环保部门有两个“看家本领”,一个是监测,一个是执法。关停的企业是没有上环保措施、进行偷排、直排,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的企业。

有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四川今年办理环境违法案件4140件,同比去年增加351%,处罚的金额是2.8亿,同比增加7倍多,单件处罚金额最高达两千多万。

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总数743件

今年以来,查封扣押、按日计罚、移送拘留、限产停产及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总数743件,比2016年全年多出60%。

环保部门动真碰硬,对偷排漏排的企业零容忍。于会文介绍,在执法手段方面,四川利用了无人机、无人船、遥感、暗管探测仪、视频监控等高科技、智能化手段,为执法装上了“火眼金睛”、“千里眼”和“顺风耳”。现在通过无人机就能在企业门口螺旋定位拍摄监控偷排漏排的行为。

去年以来,四川环境监察执法还实现了五个转变:监管思路从“督企”向“督政督企并举”的转变;监管方式从“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监管手段从“松散粗放”向“智能高效”转变;监管过程从“锦衣夜行”向“公开透明”转变;监管对象由“被动守法”向“自觉守法”转变。

“原来是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现在逐渐变成违法成本高守法成本低。”于会文最后也希望社会媒体、公众一起进行环保监督。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黄晶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