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今天(24日)下午,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法院审判辅助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座谈会暨《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职业技能教程》新书推介会。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从会上获悉,该书是司法责任制改革后国内第一本关于法官助理素质能力培养的职业化培训教程,意味着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辅助人员培训时有了自己专门的“教科书”。
座谈会现场
全市两级法院探索开展
审判辅助人员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近年来,成都法院案件数以每年20%的增幅不断增长,2016年收案近30万件,案件总数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4,年均收案数接近全省法院的1/3,人均办案数比全省平均高出150余件,少数基层法院甚至高出300多件,人案矛盾进一步凸显。
据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牟家忠介绍,在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期、员额法官既定、案件增幅明显的情况下,审判辅助机制整体运行效果成为影响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自2016年底开始在全市两级法院探索开展审判辅助人员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此次改革试点主要包括:进一步拓宽审辅人员来源渠道;科学确定法官与审辅人员的数量比例;合理界定审辅人员的职责定位;构建员额法官和审辅人员有效配合及团队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审辅人员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全面完善审辅人员考核评价系统;持续改善审辅人员职业保障;创新审辅人员培训培养模式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座谈会现场
国内第一本
审判辅助人员有了自己的“教科书”
编纂这本书有什么意义呢?据介绍,《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职业技能教程》是由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编写,该书的出版能较好的解决了以往审判辅助人员培养培训中存在的通识化培养、粗放式管理等弊端,有助于推动建立完善与法院人员分类管理相适应的培训制度,构建标准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法官助理培训工作体系,加速实现法官助理个体的的进阶培养,为未来法官队伍提供“蓄水池”和“后备军”,确保法院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翻阅发现,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综合知识部分,先回溯历史,将审辅人员制度的历史背景和域外状况娓娓道来,为法官助理的历史地位和职责定位找到源头。中篇围绕审判进程助推和程序性事项办理两大基本技能展开,通过案例形象阐述法官助理协助审判活动所应具备的各种技能。下篇注重技能提升,展现的是资深法官运用策略技巧成功化解纠纷,再从实践中提炼理论的哲理思维。
目前,该书已成功应用于西南财经大学“成都法院法官助理培训基地”的培训课程中,一些高校也希望将该书引入法学教育课程计划。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黄晶 实习生 廖静英 刘中凝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