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要警力,向数字要效率,绵阳交警全面提升农村交通管理服务

2017-07-26 20:32:04   四川发布

“疑似套牌车辆川B 060XX,正沿长虹大道向北行驶,注意进行拦截。”7月25日,一辆绿色越野车在经过缉查系统卡口时,系统进行了报警,绵阳交警指挥中心立即下达拦截查处指令,绵阳交警二大队迅速做出反应,对这辆车进行了布控拦截。自绵阳交警二大队实施科技化建设以来,对于各类事件的处理速度再上新台阶,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管控成效。

绵阳交警二大队现负责涪城区和金家林经济开发区2个县级行政区、12个乡镇(青义、龙门、石塘、城郊、丰谷、关帝、吴家、石洞、玉皇、金峰、杨家、新皂)共计114个行政村的治安交通管理工作。农村交通管理工作,一直是公安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警力少,地势偏远,农村交通管理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导致广大农村地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治理。怎样有效加强农村交通监管,彻底治理农村交通乱象,预防和遏制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绵阳交警二大队根据辖区交通管理特点,大胆创新农村交管模式,走科技强警之路,紧紧依托现代科技手段,精心打造“数字化中队”、“交通事故科技法庭”,通过一段时间实践和运用,收到了明显效果。

向数字要效率
绵阳交警二大队“数字化”中队机房、大屏等硬件设施均基本建设完毕,辖区共计安装监控探头110余处,宽带网络已全部接通,实现了对路面一线车况的24小时监控、录像回放、轨迹研判分析。目前,已实现了与支队指挥中心、智能交通系统信息互通共享,更加及时有效掌握辖区道路交通治安状况,并据此引导路面巡逻警力开展警情处置、违法查纠、交通疏导等工作,最大限度解放了警力、扩大管控范围、提高管控成效。此外,中队采用的警用动态取证平台,将远程监控与控制平台设置于监控中心,出勤车辆、摩托车,分别安装无线移动互联摄像头,车辆在行驶、巡逻过程中,监控中心可接收实时视频信号掌握路况,且能通过GPS实时跟踪掌握驾驶员巡逻位置,遇突发情况可及时迅速调配就近执勤民警赶赴现场,不需要在联系警力位置确认上耗费多余时间,避免对讲通知,周围警力可同时出动进行布控,真正实现警力布控、安排、调配的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勤务管理由传统型向数字型、工作决策由经验型向科学型、民警绩效考核由主观认定型向数字评判型转变。

向科技要警力
首创“重点机动车与重点驾驶员监管平台”。由于农村地区,区面广且分散,催办难度较大,警力紧张。为解决未检验、未注销重点车辆催办难的问题,绵阳交警二大队大队深入调研,多方考察,抽调人员参与研发,创新推出“重点车辆与驾驶人监管平台”,为重点车辆及驾驶人源头管理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通过该平台,可实现四大功能:一是平台每月自动统计辖区内临界未检验、未报废重点车辆及临界未审验重点驾驶人信息,并按“中队”辖区自动推送至各中队,争取了更多的催办时间。二是提前三月自动预警到期检验、到期报废重点车辆信息、到期换证驾驶人信息,提前一月自动预警到期审验驾驶人信息,将“告知”工作进一步前移。三是重点车辆驾驶人违法后,平台自动预警,及时提醒违法人处理违法信息。四是坚持“一车一档、一人一档”,将催办情况“图文并茂”地实时上传,实现了电子存档,保证了数据存储延续性,做到“管理有痕迹,催办有足迹”,便于责任倒查。

科技法庭促和谐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构建“大调解”体系工作会议精神,大队非常注重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在交通事故处理“大调解”中的强制作用,在搬迁至新办公地址后,克服场所有限,设施简陋等困难,充分利用各方资源,融合新时代创新科技,经过一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创新,全力将大队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打造成新时期的“科技法庭”。通过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通信与自动化技术,在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内安装视频监控设备与视频显示设备,借助新科技手段,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所有视频录像、音频录音、电子证物等信息进行数字信息化处理,并通过网络终端,实现以多种视频应用形式(视频直播、回放、下载、光盘刻录等等)展现庭审过程。

真正将交通管理深入农村,绵阳交警二大队提前完成“黄标车”清理工作,实现对辖区五类重点车辆审验率与注销率达到100%,重点驾驶员审验率达到97%,超过全国一等车管所评定标准。近三年来,大队辖区交通事故总数及死亡人数均呈逐年递减趋势,对辖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率达到100%。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路珊)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