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九寨沟“8.8”地震发生后,前线人员冒着滑坡落石危险不断挺进救援、疏散群众,后方阵地迅速响应、积极联动,在成都、绵阳、德阳等地分别设置了九寨沟“8.8”地震应急救助站,为九寨沟撤离转移出来的游客进行服务引导、食物分发以及医疗救治等。
据了解,9日中午救助站在成绵高速德阳八角服务区开始搭建设施,民政、卫生、公安等部门现场为灾区撤离出来的群众提供食品、饮水、医疗、充电等救助服务,并配备了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等物资。
截至10日中午12点,在成绵高速德阳八角服务区,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该救助站点已服务撤离转移人员6000余人次,生活救助2000余人次,医疗救治100余人次。
女交警连续执勤 丈夫抱着11个月大孩子来找母亲喂奶
“娃娃出生以来,第一次没有晚上陪她,所以小家伙离开我过后在家里哭了好几次。”
胡姗姗是四川省交警总队高速公路一支队二中队指导员,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成绵高速德阳八角服务区执勤。九寨沟“8.8”地震发生后,胡姗姗20多分钟就赶到了岗位上,第一时间保障道路畅通。“当时想到九黄线旅客很多,地震过后肯定有很多疏散人员过境德阳,所以很快就赶过来了。”
丈夫曹斌带着11个月大的女儿来找胡姗姗(张嵘摄)
灾难来时,胡姗姗作为警察,不忘本职,冲在前面,为群众服务。然而,在她身后,11个月大的女儿还嗷嗷待哺。“地震过后我和同事就在路上保畅,一直到9号凌晨四点过,娃娃在家里都饿哭了,才抽了点时间回去给她喂奶,喂完又赶回来执勤。”
一直到9日下午五点左右,九寨沟撤离游客开始大批返回,经过德阳救助站时,胡姗姗和同事进入了更加忙碌的时段,指挥交通、引导游客、提供服务。尤其是下午五点半左右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更是地震过后对所有人的一种考验。“还好,救助现场大家都还是秩序井然,没有慌乱。”胡姗姗欣慰地说。
晚上7点过,胡姗姗的丈夫曹斌带着11个月大的女儿来到救助站。“平时七点过八点,娃娃吃了奶就要睡。昨天我一直在执勤,就没得时间回去喂她,娃娃在家里饿了一天,哭到莫法,我老公下班过后才把她抱过来。”
胡姗姗说,丈夫曹斌在旌阳刑大,同样作为警察,在工作上,两个人都互相支持理解。“一直忙到没吃饭,所以他来的时候顺便给我带了点包子。”
站在车旁,守着孩子,胡姗姗匆匆吃了两口,赶紧给孩子喂奶。“她又不吃奶粉,吃奶粉要过敏,我没在,家里就只有给她煮点米汤喂到。”
灾难面前,虽然工作与家庭无法兼顾,只有舍小家而为大家,但作为母亲,胡姗姗说自己还是觉得有些对不起孩子。“娃娃出生这么久,第一次没有在晚上陪她,所以小家伙离开我过后在家里哭了好几次,哭了几次过后可能就有点感冒,昨天晚上她爸爸抱过来的时候打了几个喷嚏就鼻涕长流,作为妈妈来说看到娃娃这样真的很心疼。”
直到晚上十一点过,德阳救助站才算进入夜晚的宁静,大多游客在停留之后都踏上了回家的路。胡姗姗这时才抽出点时间,赶回家中看自己的孩子。“前天晚上没陪到她,再加上生病了,昨天晚上就很依恋我,一直抱到。”
10日早上七点过,胡姗姗接到德阳救助站任务,没来得急喂奶又匆匆离开了孩子,奔赴工作岗位。
“当了警察,这是我应该做的,小家大家都要照顾,所以我们很多警察都不容易,这次战斗在一线的,都是舍小家为大家。”
医护人员轮班救治 百分之九十是外地游客
在德阳救助站,医护人员的身影成了一抹温暖。从9日下午一直到10日中午,德阳市经开区医院医护人员共救治了102名撤离转移人员。
9日傍晚,由于照明设施尚未安装好,驻德阳“8•8”九寨沟地震应急救助站的医务人员,用手机照明,为一名在疏散中脚部受伤的旅客进行处置。(张嵘摄)
“从我们救治的情况来看,百分之九十都是外地游客,有些是擦伤、碰伤,有些是骨折、扭伤,有些是受了惊吓导致头晕、恶心,有些是高血压、心脏病等。”德阳市经开区医院医务科科长姚华告诉记者。
9日下午五点过一直到晚上十点过,该期间撤离转移出来的游客最多,也是救助站医护人员最忙的时候。为了保障救治,德阳市经开区医院紧急协调了18名医护人员轮班值守。
“所有抢救药品我们都配着有,退烧的、抗病毒的、治疗心血管的、跌打损伤的、晕车中暑的等等。”德阳市经开区医院医务科科长姚华告诉记者,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在地震中摔伤了,有些惊恐,到达德阳救助站后,医护人员一边给她安慰,一边检测,发现老人心脏不好,赶紧采取措施。半个小时后,老人体征稳定,才和随车人员一起离开继续转移。
两志愿者同日过生 志愿服务成最特别生日礼物
9日下午两点半左右,麦田德阳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兰林了解到德阳设置救助站的情况后,立即组织了60名志愿者轮班,开展好志愿服务工作。
来自江西南昌的钟先生在救助站给儿子泡方便面。他们是7日抵达九寨沟的,8日地震发生后,一家人一直靠之前携带的零食维持。(张嵘摄)
位于成绵高速八角服务区的德阳“8•8”九寨沟地震应急救助站,从九寨沟疏散出来的旅客,纷纷排队领取食物和饮用水等。(张嵘摄)
“我们的志愿者来了过后,就在帮忙搭帐篷、布置休息室、搬运物资、统计资料等,做一些引导服务的事情。”兰林说,一群从九寨沟出来的自驾游游客,看到志愿者在救助站搭建帐篷,还主动过来帮忙,并且告诉说四川的这次救援组织得很有力有序。
从志愿者口中,记者还了解到,除了点赞救援的,还有感恩救助的。“一个来自北京的旅行团,从九寨沟出来后,当地给他们提供的水、面包、方便面、衣物等,他们都留在了德阳救助站,希望给更多需要的人使用。”
直到10日中午,在德阳救助站,志愿者已经轮换了三班次。其中,彭大姐和吴大姐还和大家一起过了个特别的生日。“上午收到朋友的短信微信祝福,才想起今天过生,觉得很有意义,就和大家合了张影,作为生日礼物。”彭大姐告诉记者。
志愿者
“过来帮点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没想过要怎么过生。”左脚不便,拄着拐杖的吴大姐面对记者淡然地说,虽然脚需要拄拐杖走路,但手还是能动,可以帮忙拿水递面包之类的。
截至记者发稿,德阳救助站又迎来新一批的撤离转移游客。如有需要,请在此暂歇。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