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日前从泸州市纪委获悉,为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切实提升廉政风险防控质效,今年7月以来,泸州市细化落实“十二条措施”对一级廉政风险岗位开展抽查审计,不断增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严格“三项”要求,实现精准发力
抽查审计领导小组以联席会议的方式确定方案、单位、人员,实现“措施精准、对象精准、结果精准”。
一是严格审定工作方案,把握关键环节,细化3个阶段10个方面工作内容,预先制作工作模板,实现措施精准。
二是严格执行“双随机”抽选机制,在65个一、二级廉政风险单位中随机抽选5个单位,再抽选出15个一级廉政风险岗位开展抽查审计,实现对象精准。
三是严格专业人员选配,根据被抽查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分别确定财政、审计、法制等对口科室13名业务骨干参与抽查审计,实现结果精准。
二、发挥“三方”作用,增强审计实效
发挥抽查审计小组、“三员一代表”、被抽查审计单位三方作用,确保查找问题、整改问题取得实效。
一是抽查审计小组牵头抓总,加强联络协调和实地抽查审计,全程督促工作开展。
二是“三员一代表”发声质询,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行风监督员40人次参加汇报会,现场质询问题45个、提出意见建议18条。
三是被抽查审计单位立行立改,被抽查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当场表态发言,认领问题并落实整改措施21条。
三、突出“三重”关键,深挖存在问题
紧紧抓住重大事项、重要岗位、重点环节在决策、执行、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抽查审计。
一是突出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情况,重点检查“三重一大”决策、项目实施、政府采购是否规范,发现问题3类8个。
二是突出重要岗位履职情况,重点检查重要岗位在落实责任、廉洁履职、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发现问题5类59个。
三是突出重点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情况,检查项目实施中的招标投标、评审评估、工程进度、资金拨付、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发现问题3类12个。
四、建立“三化”机制,确保整改到位
在问题整改过程中实施台账化、具体化、规范化管理。
一是问题整改台账化,被抽查审计单位建立总台账,相关科室建立分台账,并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监督责任人、整改时限、效果评估等7个方面内容。
二是整改措施具体化,整改措施与岗位职责、行政权力运行、项目建设点对点结合,做到一一对应。
三是监督管理规范化,完善监管责任落实体系,建立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的监管责任落实体系,确保监管全过程全覆盖。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