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平均一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对于不少作家来说算得上“高产”,然而七十多岁的“上官鼎”(刘兆玄)却一直都保持这个速度继续创作。
“上官鼎”在成都方所举行新书分享会
“我出生在成都,我也很喜欢成都。”一口流利的成都话,“上官鼎”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8月26日,以“上官鼎”为笔名的台湾地区行政主管部门原负责人、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刘兆玄现身位于成都太古里的方所书店推介其最新长篇小说《雁城谍影》。当日下午,刘兆玄还结合历史资料与小说情节,以“大时代的一瞥”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
据悉《雁城谍影》繁体字本于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在台湾推出,成为刘兆玄2014年凭借武侠小说《王道剑》重出江湖后,首度尝试以抗战为背景写作历史传奇的又一力作,再次“惊动武林”。
刘兆玄新书《雁城谍影》
“上官鼎”曾是上世纪60年代台湾红极一时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曾盛誉:“台湾在全盛时代,前前后后有五百位作家在写武侠小说,作品大概有四千部之多。而我个人最喜欢的作家,第一是古龙,第二就是上官鼎。”
2017年1月,《雁城谍影》简体字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自称“武侠老兵”的刘兆玄表示,《雁城谍影》的写作对他来讲有三个突破,一是时代背景从古代转到现代,二是从武侠转到战场,三是首度以女性为故事主角。
《雁城谍影》以作者的故乡湖南衡阳为背景,以家族记忆为蓝图、父母亲为人物原型,糅合历史事件写就。小说捕捉中国军民血战八年保家卫国的光荣历史,于史事钩沉中以女性为主体观照战争阴影下个体命运的浮沉。作者依靠详实的史料,涉猎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将衡阳保卫战、中国空军血洒长空的动人历史以小说的笔法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回望这段伟大的历史提供了鲜活的视角。同时,由于作者特殊的家世背景,本书更是融合了作者的家史,展现了一个空军将领后代的家国情怀。
谈机缘:一世家国情缘牵出的历史传奇
衡阳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别名雁城,是刘兆玄父母的祖籍之地。当作者在2012年得以亲临故土,沿蒸水向西乡金兰寺寻祭祖坟时,遥想父母当年的生活情景,一种亲切的情怀不禁油然而生。那从父母的故事、言谈中,耳濡目染获得的关于抗战时代的点滴,那浓浓的乡情与乡音总是在作者的脑海中形成某种“跨越时空、欲断还续的联结”。
为了向当年的抗战英雄们致敬,也为了纪念父母曾经经历并为之奋斗的那个伟大的时代,刘兆玄提起笔去书写衡阳湘江边的家国传奇。
话写作:虚实之间,写就喋血孤城的英雄史诗
关于《雁城谍影》的写作,刘兆玄以“衡阳保卫战”、孤城血战47日,和各方志士冒险营救委屈受俘的方先觉逃离衡阳为“经”,一群虚构的年轻女学生投入抗敌的战场,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和命运为“纬”,在经纬交织中写一部于家国情缘牵出的历史传奇。
对于“经”的写作,刘兆玄坦陈,涉及“战争的部分都有史料的依据,至于营救方先觉的部分,搜集到的资料有相当程度的众说纷纭,在方先觉生前身后也都语焉不详,“这部分我用了较多的小说笔法,但相信大致无损历史的正确性”。“语焉不详”与“众说纷纭”为作者提供了在虚构与真实之间游走的空间。正如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所提出的,作为文本的历史具有内在的文学性,刘兆玄小说笔法的运用不但无损历史的真实性,反而在还原真实历史氛围的同时更增添了叙事张力。
作者以真实的史料作为依据,于虚实之间写就喋血孤城下的英雄史诗,是这部作品用力最多、最精彩也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相关的史料、史事与史实因小说笔法的介入而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撰史也不忘“江湖”:谍影侠踪,全民抗战中的地下江湖
除了正史记载,在前方浴血奋战的军人形象,作为资深武侠小说大家,刘兆玄的小说中自然少不了工商士绅、侠盗乞丐等江湖中人的位置。这些角色有的纵然难改一身匪气与偷鸡摸狗的毛病,却在家国大义面前毫不含糊,浑身流淌着热辣辣的生命的元气与侠义之心。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小说中依然可见闪现在江湖高人身上的武侠情节。霍元甲的武术、谭腿在“谭四山猫”身上演绎得出神入化,他与日本人的忍术、空手道对决时展现了中国武学的博大精深。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侠肝义胆的江湖人士在抗日战争的漫天烽火中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刘兆玄以真实战史为背景的虚拟叙事空间中,这些地下江湖的奇人异士以充满传奇色彩的事迹填充了史事记录的空白--虽是小说家言,却生动描绘出民族存亡之际,中华儿女全体奋起的历史真实。
聊挑战:铁血柔情,女性视角的战火烽烟
以女性作为故事的主角在刘兆玄看来是其写作《雁城谍影》这部小说最大的挑战与突破。小说以女主人公彭湘芷的视角来讲述发生在抗战大时代里的事情,以及卷入到那些事故中的青年身处乱世的命运与抉择。
对于女性视角的选择,刘兆玄表示,正是由于母亲的缘故,他才很自然地兴起以女性为这部小说主角的念头。提到母亲,作者曾深情地说,“她老人家的记忆力及观察力惊人,对衡阳旧城的描绘,那个时代的女学生的家庭及学校生活、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动,她们的感情世界,她们在乱世的滔滔巨流中的抉择……生动的描述总让我能在沉淀之后,抓住一鳞半爪的真实”。在小说中,刘兆玄将母亲那一代人的个性与所遭遇的经历都写了进去,有关六中课内、堂外之种种描述,司前街的鱼粉铺,衡阳士绅加入情报工作,唯骏邀湘芷驾机飞绕衡阳上空等情节,都与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书写让当代两岸读者得以从更为细腻的情感层面,重新体会大时代儿女的情怀。
触摸大时代的余温:家国情怀,将门之子的时代记忆与历史精魂
刘兆玄的父亲刘国运曾是一名飞行员,毕业于笕桥空军航校第一期,在抗战时是空军指挥作战的骨干人员,后任国民革命军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官拜中将。作为一个空军将领的后代,刘兆玄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能够听到父亲谈起当时空军飞行员的种切。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雁城谍影》中扣人心弦的中、苏、美空军共同对抗日本战机,血洒长空的故事,都发端于这些童年的记忆。刘兆玄更是将父亲念兹在兹的岁月化为了《雁城谍影》中对空军飞行员处境及心路深切的描述。父亲如数家珍的回忆与讲述,以及父亲在战争年代“凌云御风云”的传奇经历都在小说男主人公谭唯骏的身上得以体现,并借由他的口将这段或被遗忘的历史道出。谭唯骏拥有高超的飞行技术,英勇拒敌、视死如归,他的生命如焰火般腾空光芒四射,在发光发热之后,又如昙花般悄然陨落。这一形象承载着一代空军飞行员的战魂与历史的精魂。
《雁城谍影》始于回忆亦终于回忆,刘兆玄借助女主人公记忆的流动链接了父母的个人记忆,更是链接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让两岸读者能够共同穿越似已冷却的历史灰烬,去触摸属于一个大时代的曾有的余温。
厚重的古蜀文明 或成为今后的创作题材
“我回来成都很多次了,这次回来看了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被这一段历史所震撼。”未来会以四川为背景创作小说吗?当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提出这个问题时,打开了刘兆玄的“话匣子”。“四川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小说题材也多种多样,不排除未来会写关于四川或成都题材的小说。”
【作者简介】
刘兆玄
上官鼎,本名刘兆玄,1943年生,湖南衡阳人。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东吴大学校长,台湾地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现任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圆韵 实习生 宋嫚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