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语】
家乡一条沱江河,江南江北青山多。唯有文学书画美,甜城秋高看硕果。
内江,川中一座千年古城,蔗林飘香,书画宣世,文风蔚然,天下闻名。圣水寺矗巍巍立于江畔,香客如云;大洲坝坦荡荡临于水轩,舞起莺声;东望直插云霄的三元塔峰,造化奇神;峰下是天宫堂电站与素面朝天的沱桥,三元糖厂,高寺塔一衣水邻;西观阳刚宏伟的沱江第四桥,直通新经济开发区秀丽芳芬;北看沾沾沱江水迥流,西林大桥,沱江三桥飞虹而架,绵延数里,曼妙芳香六段锦;南眺翔龙山凌空高旋,遥望龙门镇曾家大院糖业博物园,远观大千故居芭蕉井和纪念馆,与西林妙寺遥相呼应。
古色古香的大佛寺,拔地而起的嘉州蓝湾,势冲霄汉的世纪滨江,文气宣然的内江师院,内江一中,轻舟楫过一览湖边胜景。梅山墨写健儿辉煌,沱江浪送龙舟飞行。川南草原跃马越进,两枝玫瑰四季留馨。三元古塔,与天地同在;四方老街,与山川同根。千年古城,是有真迹,相期与来,桑梓情深!望不断绵绵群丘,育这方热土;流不尽滔滔长河,养这方斯民。
十贤居“十贤之才,天开文运,腾蛟起凤之翩跹”。除了百年“甜城”的盛名,内江还有“大千故里”、“中国书画之乡”之美誉,古汉安唐代至清,文脉传承。明朝进士及第一百零七名,秀才中举四百九十人。科举甲天下誉满京华,豪迈宇内文考冠古今。民谚云:富顺财主多 , 盐商财源盛。内江官如林,秀才文思灵。笑答曰:上无天子位 , 下无典狱丁。九品十八级,皆有内江人。君问科名缘何盛?满城人家读书声。脱颖而出了“一师、二相、三状元、四大家”等杰出人才。一师:孔子之师苌弘;二相:南宋宰相赵雄、明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三状元:唐朝开元年间范崇凯、南宋状元赵逵、清末代状元骆成骧;四大家:国画大师张大千、张善孖,新闻巨子范长江,被孙中山授予“大将军”称号的喻培伦。甜城古韵今犹在,风流人物更清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科学院院长,数学大师李尚志;驰名天下的巴蜀鬼才魏明伦;著名国画家,香格里拉画派的创始人邱笑秋;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 灯塔上的火炬手 , 国际知名油画家刘亚明真可谓“天开文运,人杰地灵”。展示了内江文化的厚重与风采,使这座千年古城显得更加青春焕发,和美端庄,书香流深。
【简 介】
谢自生:文学作家&商界达人
谢自生,男,四川省内江市人,中国人民文艺家会员,内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内江市市中区政协委员,内江市聚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被誉为文学作家和商界达人。
改革开放初期,谢自生下海经商,在内江市北街开办“杏花村”饭店,价廉味美,待客诚信,一年四季顾客盈门;20世纪90年代,任川江建工建材厂厂长,创办“顺大”电子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仼董事长;21世纪仼市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內江大厦总经理,内江宾馆总经理,机电市场总经理。今年71岁的谢自生,现任国家三A级企业市聚鑫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几十年来,在商海打拼多年并获成功的谢自生并未中断过自己的“文学梦”。2009年前后,已过花甲之年的谢老,将文学创作的视野锁定在本土糖业历史文化上。他克服身体残疾的困难,多方查找资料,耗时6年,呕心沥血创作出了5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大糖坊》,并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获首届“内江市文学贡献奖”。在国内文坛获得一致好评。文学创作近40年来,谢自生著有长篇小说《大糖坊》、中篇小说《古巷风雨》、短篇小说《迷惘的夜》、《鬼的世界》、《南方前哨》和报告文学《雏凤凌空》、《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沱江河中的水毛侠》、《无影灯下》《法院‘泥水匠‘》、《跛腿神医》等和散文、游记等作品在全国及省市文学书刋出版和发表。
【访 谈】
内江“甜味”·三百年
一出甜城川剧,几大家族传奇;百年风云变幻,千般民俗风情。今年4 月底,正式签约并即将开拍的大型史诗电视剧《大糖坊》,将演绎出内江糖业近 300 年的历史故事和地域文化。而小说《大糖坊》的作者也正是被誉为“拐杖作家”的“甜城之子”谢自生。
谢自生对内江悠久的制糖历史和灿烂的糖业文化情有独钟。记者第一次见到谢老,他和蔼可亲、笑容满面,聊得最多的是“甜城”的古往今来,笑声里似乎也饱含着蔗糖收获的满心喜悦。文化繁荣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谢自生看来,内江的人文荟萃根植于“甜”产业的蓬勃兴荣,这也正如灿烂的汉唐文化,源于四方来朝的汉唐盛世。2001 年电视剧《大宅门》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并夺得当年年度收视冠军。在感慨电视剧热播的同时,谢自生想到了有着近 300 年糖业历史,生养哺育了辈辈代代上千万人口的家乡“甜城”,由此也联想到了自身家族百年来的兴衰成败,萌生了写一部以祖上三代为素材的长篇小说的打算。
“甜城之子”·字字心
“骑马马,到内江,内江的糖甜又香……”这是 20 世纪初流行于内江的一首童谣。1946 年,谢自生出生于内江市市中区,小时候很喜欢到乡下祖父开的“谢家糖坊”里去玩耍。谢自生回忆道,小时候最爱吃祖母仿资中做的乌骨片糖,加入了花生仁,又香又脆,回味无穷。每次从祖父母家回城,都要带上几斤蜜饯和乌骨片糖。祖父开的谢家糖坊,制糖手艺来源于曾家,而这曾家则有“甜城祖师爷”的称谓。现在内江市市中区更是要依托“曾家大院”,建设内江糖业博览园,展示糖业的博大文化。
谢自生的小说《大糖坊》便是从这龙门镇上的谢、曾两家开始,翻开了内江近 300 年的糖业文明之史。50万字的《大糖坊》谢自生伏案6年方创作完成。妻子说,这6年谢自生像是个“疯子”,多次拄着双拐去龙门镇和曾家大院采风;在家里埋头写作,有时一两个月也不出家门;300余万字的文史资料,他如痴如醉,边读边记,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正是这份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对文学创作的执着,2015 年小说《大糖坊》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一经问世便在当地和全国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来电称赞:“《大糖坊》值得一读,是一部地域历史在整个中国历史中的缩影。”
著名作家、编剧田雁宁贺电:“长篇小说《大糖坊》是内江的一部史诗,故事精彩,有很大可读性,完全可以改编为一部优秀的电视连续剧。”著名作家、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陈世旭贺电:“读了长篇小说《大糖坊》,感觉作者是在用心和血在写作,小说的背景、人物足以让读者深思和感动。是篇好小说。”
家国天下·好为之
一泓沱江水,百年甜城史。生于斯,长于斯的谢自生,更爱于斯,钟情于斯。他说,称之为“书画之乡”的内江,是一座富有诗意的城市,她犹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甜女”,亭亭伫立在秀丽的沱江之畔;内江人,就像小说《大糖坊》里谢二爷等人物一样,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美徳,读书明理,勤劳善良,敢于担当,爱桑梓,爱家园,心中常系着民族和国家。
《大糖坊》书中提到:家事国事天下事,好自为之…… 如何为之?
谢自生豪爽地笑答,我们谢家糖坊曾有一副楹联:
徳素传美 绵绵文脉宗族心
节义流誉 纠纠风骨君子魂
当前,内江正在倡导“践行十爱,徳耀甜城”。这体现了我们 374万家乡人民的心声:爱党、爱国、爱内江、爱社会、爱自然、爱家庭、爱学习、爱劳动、爱健康、爱人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徳,薪火相传,光耀桑梓吧!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