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喇叭,一面三角旗;一顶黄色帽,一身工作服;三百六十天,守候斑马线;热情复耐心,劝导强行人。一首歌谣道出了文明劝导员的艰辛和担当。江阳区北城街道36名文明劝导员的工作岗位,分布在北城的交通十字路口,守候着通过斑马线的行人安全。他们用忠诚维护着醉美泸州的社会秩序,演绎一道独特的文明风景线。
钱开均:熟人看手机过马路我也不会手下留情
年过五旬的钱开均是北城街道一位资深文明劝导员。他的岗位就在江城肯德基路口。他曾说:“我做劝导员,向来是坚持原则,一视同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北街办事处一位工作人员,下班后看着手机匆匆过马路,结果被钱开均用小喇叭一阵安全劝导。事后,人们都觉得钱开均做得对,做得好。为了每一个行人安全过马路,他是对事不对人。凭着“晴天与雨天一个样;领导与群众一个样;熟人与生人一个样;节日与平时一个样”的工作遵循,他在劝导员的岗位上风风雨雨一干就是五年。他说,只要工作需要,我不会放弃这份工作。
何礼福、罗建心:一对夫妻劝导员,两个文明工作者
在钟鼓楼斑马线路口执勤的何礼福谈起做劝导员工作,满面笑容,笑容满面。他侃侃而谈:“我做劝导员,要感谢我老婆。你说,人家一个女同胞都干得了,我一个大男人还干不好!这不,一干就是两年多。以前人们过马路一群一群的。现在发现横穿马路的用喇叭一喊,他们就不敢走了。这算不算有进步?泸州在创全国文明城市,至少,我也该出把力吧。“以前,我在斑马线旁上班总要戴口罩,把帽子压得低低的,觉得当劝导员低人一等。怕熟人认出来不好意思。后来,习惯了就敢面对一切了。这个工作虽然辛苦但不卑贱。后来,我坚持下来不说,还把老公也劝来一起干。下过岗的人,无论如何有份工作心里才踏实。”在水井沟汇通路口执勤的罗建心实话实说,也说出来劝导员的酸甜苦辣。
龙洪珍:助人为乐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
四川医科大门口是泸州流动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之一。就医人员络绎不绝,来往车辆川流不息。其社情复杂不言而喻。然而,这里正是年过半百的龚洪珍文明劝导的岗位。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一干就是6年。扶了多少老年人安全过马路,她记不清了;给多少外地就医的人指路,她也记不清了。她说,人生在世,难免有个坡有个坎,出手帮一把,也许人家就过去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何乐而不为。有人劝龚洪珍说:“别人当劝导员动动嘴。你是动嘴又动手,有时出力还不讨好,真有点傻。”她笑着说:“凡事要多想别人的好。”看来,龚洪珍还要傻下去。
王素英: 在岗一分钟就要干好六十秒
再过半个月,北街的文明劝导员王素英就满60岁了。这意味着她到了担任劝导员的最高年限,按规定必须休息。屈指算来,她在水井沟汇通路口当劝导员五年有余。论工作,名列前茅;论处事,人缘颇佳;说实话,同事们舍不得她走,领导也舍不得她走。但在原则面前,必须一视同仁。当领导和王素英谈话时,她表示,说实话我很热爱这份工作。我要干到最后一天,一分一秒也不马虎。说完,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朴实的话语,诚实的行动,折射出了一个即将离岗的文明劝导员诚信敬业的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怀。(鄢胜英 石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