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名国内顶尖院士、专家齐聚蓉城只探讨了一件事 都是关于地震的……

2017-09-11 19:26:5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强震灾害如何防控?中国震后重建如何走?9月11日下午,20余名国内防震减灾领域院士、顶级专家、学者汇聚蓉城展开了一场“防震减灾”的探索之路。

九三学社中央第十三次科学座谈会现场

由九三学社中央主办,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省外事侨务办承办的九三学社中央第十三次科学座谈会在成都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座谈会与“2017第十六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简称“海科会”)、“九三绿色发展论坛”同期举办,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防震减灾不能只限于自然科学领域,应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联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在座谈会上表示,地震科学是年轻的、发展中的科学,除了要有科学的防御措施,给老百姓普及地震知识也非常重要。

“几乎所有的地震灾害损毁严重的部分都是发生在建筑物和土木基础设施抗震能力最薄弱的地方。所以防震减灾的最终目的就是建设具有自康复功能的韧性城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谢礼立在现场作了“防震减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具有自康复功能的韧性城镇”的主题发言。谢礼立认为,地震灾害的实质是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方法和措施是人类应对地震灾害的最有效的措施。
据悉,此次座谈会将为期3天,期间20余名国内防震减灾领域院士、顶级专家、学者、将围绕我国防震减灾对策这一主题分别作精彩演讲,针对我国尤其是四川地区地震形势以及防灾减灾技术和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座谈会期间,与会嘉宾还将考察调研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应急指挥中心工作情况。

【关于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作为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举办科学座谈会的初衷,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弘扬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汇聚社内外专家学者,就一些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可从科学技术角度切入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争鸣式”探讨,为各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的平台。

这是九三学社中央在川举行的第二次科学座谈会。2016年7月10日至13日,九三学社中央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召开了第八次科学座谈会,并结合助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实际,同期举办了钒钛产业创新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讨会。共27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围绕“材料科学创新发展趋势和方向”、“钒钛产业创新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主题作了精彩报告。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圆韵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