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主编谈·四川教育发布】金牌主编、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融媒体发展部主任 关心

2022-10-31 17:25:00   四川发布

【编者按】近年来,四川优质政务新媒体账号不断涌现,政务新媒体服务群众的能力及在全国舞台上聚合发声的影响力逐步彰显。为积极响应、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不断强化政务新媒体发布、传播、互动、引导、办事等功能,更好地建设利企便民、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即日起,四川发布开设《“政”在发声──金牌主编谈》专栏,携手全省优质政务新媒体,邀请金牌运维主编分享运营经验、成功案例,系统总结经验,剖析行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探讨如何让政务新媒体更好地服务社会现代化治理、服务民生。

本期“金牌主编谈”邀请四川教育厅融媒体发展部主任关心,讲述如何打造“四川教育”特色运维模式。

▲四川教育厅融媒体发展部主任 关心

Q:你本人从事政务新媒体行业多久了?是什么契机入行?为何选择在这个行业深耕?

A:我从事政务新媒体行业有近10年的时间。2013年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微博应用的通知,教育厅拟于当年8月开通政务微博。为落实通知要求,教育厅决定从直属事业单位──四川教育电视台借调具有新闻从业背景的人参与此项工作。从此以后,我从传统的电视媒体记者转换思路开始政务新媒体的建设运营工作。政务新媒体在政务发布、舆论引导、为民服务、融媒技术运用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我选择坚守在政务新媒体运营道路上的动力。一路走来,苦乐交替,无怨无悔。

▲微博@四川教育发布

Q:你如何理解“政务新媒体”的主要职责?它与普通媒体的区别是什么?

A: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是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的职责是政策发布、舆论引导和掌上服务。其中,发布是基础,引导是核心,服务是根本。

普通媒体政务新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但普通的报纸、电视等媒体是为受众提供及时快捷、真实客观、有趣有味的信息服务,主要承担信息传播、文化传承、媒体监督、娱乐播报等功能。

而政务新媒体=政务+新媒体,即在一种新兴传播交流方式的环境下开展政府事务性工作,信息的发布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和视角,发布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众有必要知情的权威信息,还包括在突发事件中进行及时的舆论引导和舆情回应,同时,政务新媒体还有一个区别于普通媒体重要一点就是“掌上服务功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

▲“四川教育发布”为考生提供高考查询服务

Q:在运维过程中,你认为政务新媒体发展的难点、痛点问题是什么?

A:一是专业人员匮乏。政务新媒体从业人员大多是聘用人员,因为一些客观因素造成小编们工作量大、待遇不高、职称评定困难、晋升机会不多,所以人员流动大,优秀的新媒体人员留不住。

二是主动策划不够。由于运营人员少,现有人员工作量极度饱和,所以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主题策划、品牌建设、服务延伸等方面进行长远考虑,多数时候仍然采用“单兵作战”的形式,新媒体内容表现形式单一,质量不高。

三是思维理念相对滞后。由于少数人的思想理念还停滞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些重要信息还是按照传统媒体稿件写作、编辑或者一些不适合新媒体编发的稿子也要求发布,没有体现出新媒体、融媒体特点,直接影响粉丝活跃度及平台影响力。

四是服务拓展不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政务新媒体要“突出民生事项,优化掌上服务”,但大多政务新媒体在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办事指引,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果等方面已经明显落后。

Q:四川教育发布常年广受关注,在运维方面有哪些着力点呢?

A:“四川教育发布”新媒体平台一直坚持“政务+服务+育人+新闻”的定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话语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开展教育宣传,传播教育正能量。通过几年的运行探索,目前“四川教育发布”已初步成为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发布政策的首选载体、服务社会的便捷窗口、舆论热点的引导平台、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谈不上什么经验,有一些具体的做法跟大家分享。

一是提升内容质量。“四川教育发布”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的重大教育战略部署,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党组的中心工作,及时跟进内容采写编发,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手段快速传播,借助图表图解、音频视频、图文直播等公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体形式提升宣传效果。同时,紧盯教育热点、热词、节点策划设置议题,深耕原创内容,及时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信息和服务的需要。第35个教师节前,“四川教育发布”编辑团队制作的反映一线教师心声的原创音乐作品《师父》,在新媒体平台的点击量达到4300万余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四川教育发布”原创长幅条漫《久等了,我的大学!》全网阅读量超百万人次,一定程度疏导了家长、学生焦虑情绪,被教育部新闻办作为优秀新媒体案例进行推广。

▲“四川教育发布”原创音乐作品《师父》

二是着力舆论引导。“四川教育发布”注重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和政务舆情积极回应和引导,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发布动态信息。2012年11月在成都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有人在互联网恶意散播“成都理工大学三万人吃喝没人管”等谣言,引发市民及在校师生恐慌,影响恶劣。“四川教育发布”针对网络谣言,立即与涉舆高校联系,核实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作了图文和短视频等符合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辟谣内容。推文发布后48小时全网阅读量超50万,有效遏制了网络谣言传播,提升了政务新媒体在互联网联合辟谣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该作品经省委网信办推荐,入选中央网信办、新华网等单位组织评选的“2021年度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

▲@四川教育发布 辟谣

三是发挥视频优势。我们将专业直播技术引入“四川教育发布”移动端,实现了多平台、多终端用户的同步视频直播、回看,重大教育活动得以及时、立体、方便、快速传播。仅2021年1月至9月,“四川教育发布”平台就开展了“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开闭幕式演出”“四川省‘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赛事”“四川省2021年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展演”“第37个教师节颁奖典礼”等近百场直播活动,共计观看数达6000多万人次。

四是注重协同联动。“四川教育发布”注重发挥协同联动的力量和作用,做好顶层统筹、纵向融合、横向联动,讲好教育故事、传播教育声音。在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由“四川教育发布”牵头,联合高校新媒体策划推出的“青春向党 时代向上”网络主题拉歌接力展示活动,得到了各学校积极响应,近百所高校近万名师生报名参与,所拍摄的视频在各级媒体平台发布,观看总人数近千万。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