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蓝,我们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2022-09-15 15:3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8月25日,成都出现新一轮本土疫情; 9月1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当日18时起,全体居民原则居家......

“我是党员,我报名参加志愿者!”

“我是退役军人,我和家属愿意参加!”

“我是一名老党员,请给我安排工作”

“我全天待命,可以随时召唤我!”

“我是现役军人”

“我是一名警察”

“我是大学生”

在这特殊的时刻,一个个身影站了出来......

▲医务志愿者余蕾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和斗志。

▲医务志愿者康兰欣,和她的同事们不怕苦,不怕累,为战胜疫情无怨无悔。

▲医务志愿者郭谋,从此次疫情发生以来,和她的同事一直奋战在战疫一线。

成都高新区新南社区是一个有12000多人的社区,往日热闹祥和的街道、小区立刻变得冷冷清清,不再听见从前的欢声笑语,所有居民都在家静静而忐忑地关注着疫情发展的形势。

▲退役军人陈科总是勇挑重担,作为其它小区的志愿者,主动请战增援国防家苑志愿者队伍。

当听说石羊街道新南社区正在组织小区志愿者时,各个小区的居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与来到小区的医生护士、社区工作人员和医务志愿者共同筑起战疫的坚强堡垒,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成都市草堂小学六年级学生洪喜强,与退役军人志愿者一起为小区居民扫码登记。

▲在校大学生肖祺瀚,自疫情发生以来就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他们组成一个个战疫小组,带领小区居民一起抗击疫情。组成核酸采样组,与医务人员一道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采样检测核酸。组成入户调查组,挨家挨户、逐人逐项调查核实人员检测情况,确保“应检必检”、不漏一人。组成秩序巡护组,从早上到夜晚在小区巡逻,劝导居民有序检测、安心居家,维护小区静默状态。

▲每天做好核酸后,志愿者逐栋逐户上门核实,防止漏检。

▲54岁的志愿者黄平义,每天奔忙在抗疫的各个点位,累计运送核酸检测样本超12万份,被社区和志愿者亲切地称为“闪送哥”。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中秋佳节,有许多志愿者是在战疫一线度过的。

32岁的残疾人吴苗佳(女),出生时因脑瘫造成肢体一级残疾,从2009年搬迁到新南社区以来,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直持续关心扶持她,帮助她组建家庭、支持她在家创业,解决她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还为她刚满3岁的孩子办理了抚养补贴。每到传统节日,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会专门到家里看望她,为她送上节日的祝福。

▲在蓉城静默期间,部分保供一线的工作人员在便民核酸采样点排队检测。

新南社区有许多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和困难家庭,疫情期间,摆在他们面前最难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疫情无情人有情,社区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天上门为他们送上免费的爱心营养餐,安排专人每天为悉心照料生活难以自理的重度残疾人。

▲社区每天组织志愿者对小区行动困难的住户开展上门检测服务。

53岁的重度残疾人袁川东,4年前来成都后至今是一人独自居住,平时因行动不便,小区志愿者和热心邻居便经常主动帮助他洗衣、买菜。疫情期间他病情加重,生活难以自理,志愿者们每天中午安排专人主动上门为他送饭喂饭,志愿者们一句:“有我们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话语,让他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担忧不安。

▲社区志愿者马圣林一直服务在物资保供一线。

▲她们曾经都是女军人、军嫂,现在成为了抗疫一线的“娘子军”,在小区志愿者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她们都是90后、00后的青年医务志愿者,成为了此次抗疫斗争中的生力军。

这些志愿者中有年近70的退役老军人,有党龄43年的老党员,有退役和现役军人,有在校大学生,有青年医务志愿者,还有12岁的小学生志愿者,但最多的是普通党员志愿者。截至9月15日,新南社区已有266名志愿者参加此次抗疫。

他们犹如一滴微小的水滴,汇成涓涓细流,至成江河湖海......

成都,必胜!

(文/邹宇 摄影/刘应华)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