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图催奋进 奋斗正当时 成都干部群众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2-10-19 10:18:00   成都日报

瞩目成就令人鼓舞,蓝图愿景催人奋进。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聆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奋战在我市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报告摘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陈杰(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让我们备受鼓舞,更感到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教育的优质均衡上持续用力,提升教育质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胡霞(成都市树德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工程,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持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价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树德中学“树德树人,卓育英才”的办学思想,引领师生追求知识、追求思想与追求真理,不断深化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成为有生命活力、有灵魂信仰和有时代担当的卓越人才。

刘婧竹(成都石室中学发展中心主任):

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既高瞻远瞩,又求真务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敢于开拓创新,勇于踏实践行,为师生谋幸福,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摘录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董微(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副院长):

报告主题鲜明、全面系统、影响深远,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强调教育、科技、人才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中科院一员,我们将切实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使命担当,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科教融合发展,并以此为核心纽带,整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其他各类创新资源,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渝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高端人才高地,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区域创新发展。

毕然(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创新能力部工作人员):

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科技服务工作者,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尤其是航空航天、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的成绩斐然。未来,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做好实验室落地建设的服务保障,为成都科学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报告摘录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杨其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报告催人奋进,我们信心更足、干劲更足!要确保十四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作为科研一线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将以国家目标为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探索用更少的水、肥、土地等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健康安全食物的技术途径,着力突破植物工厂化、戈壁设施农业、城市空间农业拓展等关键技术难题,大幅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食物生产能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稳定供给,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刘毅(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

“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对于广大科研人员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擘画的创新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也为我们擘画了美好蓝图,让我们对未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感到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今后我们将以报效国家为重任,以服务人民为荣光,建大平台、做大项目、出大成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陈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者,同时也是成都市科技特派员,在新的征程上,我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扎根科研一线、行走在田间地头,助力成都桃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农业科技的传播者,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报告摘录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李超(成都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一级主任科员):

过去十年,成都人才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才制度竞争力、创新平台承载力、人才价值生态吸引力都实现了非常大的跃升,各类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基本形成,成都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全市人才总量达587.6万人、居全国第四位,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达4435人,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作为一名青年人才工作者,有幸参与其中,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将始终保持强烈的人才意识、创新意识,更加坚定地把组工担当和炽热情怀融入到成都全力创建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的事业中来,以行动助推人才与城市在“双向奔赴”中相互成就、共兴共荣。

郭晓强(成都大学药学院院长):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饱满激情投入到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应用型城市大学建设热潮中,以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创建为龙头,聚力抗感染药物和应用研发特色,充分发挥“院所合一”优势,完善学院治理体系,高标准培养国内一流的应用型药学人才,高层次打造国内一流的药学师资队伍,高水平创建国内一流的药物研发体系,高质量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药学院。(记者 刘飞 吴怡霏 白洋 赵子君 实习记者 李世芳)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