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织牢社会保障网,让百姓幸福更有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成就如何?
回望过去十年,从就业局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到劳动者权益保护、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交出一份份亮丽的民生答卷。
四川省人社厅与全国同步开展大学生就业招聘周活动
就业优先!全省就业局势持续十年保持总体稳定
据了解,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温江区人社政策法规“进企业”活动
特别是面对世纪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严峻挑战,四川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持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加大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资金补贴、创业培训等政策实施力度,支持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在复杂形势中稳住了基本盘。
“今年公司享受了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免申即享’稳岗返还资金,让我们减轻了负担,也稳定了就业岗位。”成都市汽车运输(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长舒了一口气,“这些助企政策,稳住了企业,也稳住了公司的驾驶员,我们更加有信心度过这段时期。”
在四川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的帮助下,不少这样的企业减轻了负担、增强了信心。
在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外,四川还聚焦重点群体,加大帮扶力度,全力以赴稳就业。
成都大型人才招聘会上开设“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区”
曾经,靠着2万元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刚刚从宜宾某大学毕业的李海军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而如今他已经成为了多家公司的负责人。李海军感叹道:“是在学校的多次创业培训和政府给的创业补贴给了我创业的底气”。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强化政策支持和公共就业服务,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同时,实施农民工服务保障战略性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转移输出总量从2012年的2414.6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613.1万人。
“多措并举下,这十年,全省就业局势持续保持了总体稳定”,省人社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社会保险关系着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同时,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四川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待遇确定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到调整优化个人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标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成都市新都区开展工伤预防宣传活动
2020年8月,《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出台。该《条例》在结合四川实际的基础上进行了制度创新,扩大了工伤保险的参保范围,将超龄人群、农民工等群体纳入参保范围。此外,近年来,我省失业保险工作着力在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保障失业人群基本生活上下功夫,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来自广元市的李女士正是获益者之一。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后,受疫情反复和身体原因影响,李女士一直未找到工作。今年8月初,她收到一条短信:“李女士你好,你在今年1月停止享受失业保险金,如未就业,你可能符合申领失业补助金,请你登录……”
按照短信提示,李女士即刻办理了失业补助金。她感激说道:“我提交申请后,当月就收到了失业补助金,减轻了我的生活负担,并提振了我再就业的信心”。
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
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一批批支撑“四川制造”和“四川创造”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和“技能川军”。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天府工匠、天府卓越工程师等各类人才更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首批德阳首席技师李小军发挥技能技术优势,带徒授艺
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四川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推出的相关举措。据悉,四川着眼产业发展聚人才、用人才,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同时,四川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实施技工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省技工院校达99所,创历史新高。
一组数据彰显技术技能人才蓬勃发展的速度。2021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383万人,其中高级职称51.8万人,占比达13.5%,全省累计招收博士后8706名;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5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27万人,占比21.5%。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
专项行动不断!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今年9月23日,全省根治欠薪“飓风”行动新闻通气会召开。会上介绍,从 2022年9月26日至2022年11月26日,全省将集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根治欠薪“飓风”行动。
全省各级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将对工程建设领域、其他欠薪易发多发行业和新就业形态领域集中开展欠薪隐患排查,全面摸排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情况,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实名制管理、总包代发等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四川构建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机制
在根治欠薪“飓风”行动之外,还有工程建设领域“零欠薪”行动、拖欠农民工工资“清零”百日行动、根治欠薪“利剑”行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行动。
事实上,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四川一直在行动。2020年以来,为应对新冠疫情给劳动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切实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四川省人社厅联合省委政法委、司法厅、交通运输厅等多个部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不断推进劳动关系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逐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劳动标准,基本形成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社会三方协调、政府依法调整的工作格局,我省21个市(州)和183个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十年来,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
暖心!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现在真的太方便了。”走进武侯区人社综合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大厅内布设了自助服务一体机,群众只需操作机器,便能一步办理人社业务。
众所周知,人社服务范围广、事项多、频次高。为了满足企业、群众的需求,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推出“支付宝—武侯服务”平台,通过手机,便能上传资料、查询办件进度,获取办理结果,实现参保单位和个人“一机在手、足不出户、全程网办”。
武侯区人社综合服务大厅
同时,武侯区在区级人社综合服务大厅、所辖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都布设了自助服务一体机,进一步完善了“十五分钟公共服务圈”。
武侯区人社服务的蓬勃发展,正是四川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缩影。
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获悉,十年来,四川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持续实施“通办服务”“智慧服务”“优质服务”三大行动,扎实开展练兵比武活动,推行多样化便民服务,建成了“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服务体系,高频服务事项提速50%,精简证明材料125项。
实施人社扶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周内上班,周末干农活,相当于拿了两份收入。每天回家,还能及时照顾父母和老人,相比原来,真的要稳定安心许多。”随着易地搬迁,彝族姑娘石一西伍一家,从山上搬到了乡镇上的楼房,一家人过上了新生活。而当地扶贫工厂的建立,更让石一西伍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近年来,凉山州美姑县在牛牛坝安置点建立了美姑乐美鞋业有限公司金威利乐美扶贫工厂。截至2022年6月,工厂已吸纳搬迁群众就业1016人,月平均工资达到3000余元。搬迁群众得以实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历经半年的系列培训,我成了第一批进入工厂工作的员工,做了几年,工资也得到了提升。”
四川省人社厅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增收专项活动
就业扶贫路上,步履不停。据了解,四川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主动投入脱贫攻坚战场,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及时出台就业扶贫15条、支持彝区群众就业8条等政策,帮助全省170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四川深入实施深贫地区技能培训全覆盖行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因地制宜采用“送下去”“请上来”“走出去”等方式,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83.4万余人。更多的石一西伍故事在四川谱写。
十年来,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力人社高质量发展,“温暖人社”的名片越来越靓,更绘就了四川民生的幸福底色。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