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嘱托·蜀地回响⑥】一份文件看新风丨凉山三河村:“朝着幸福奋斗是最快乐的!”

2022-10-22 10:04:00   四川新闻网

“现在村民都住上了新家,过上了好日子,大家都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幸福地奋斗着。”曲目子果是一位打工返乡的“95后”姑娘。每天早上起来完成洗漱,从家里出发,不到5分钟就来到了上班的地方-村里的民宿。在给其他员工讲述完工作要点后,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曲目子果讲述三河村史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凉山州三河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随后的这几年,三河村这个小山村上演了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村里的光景已经大不一样,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实现脱胎换骨,“土窝窝”变成了特色民居,羊肠小道变成了康庄大道,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在山间回荡,生活的喜悦在群众脸上绽放。

生活变:收拾“立整”  朝着新生活奋斗

对于现在的变化,曲目子果在采访中多次用了“想不到”来形容,“多年前我还想,如果在村里面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就可以不用背井离乡了,现在在村里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不仅是我在努力,村里的其他人也在朝着幸福奋斗,这在以前怎么也想不到。”

谈及村子里的变化,曲目子果洋溢着幸福的语调,现在,一家人住进了帮扶修建的宽敞新房子里,家具淋浴设施一应俱全。曲目子果介绍,“从没有想到在外打工住宿舍的自己,回到村子里住上了比城市还要舒服的房子,不只是居住环境,生活上也收拾的井井有条,像城里人一样。”曲目子果说,现在每一个人的变化还体现在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都在想法过上更好的日子,朝着幸福奋斗是最快乐的!”

“常洗漱、收拾好自己的卫生,这不仅仅体现在村规民约,还刻入了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村里还实行积分制管理,通过超市兑换,引导村民创建洁美家庭。”曲目子果告诉记者,在三河村村史馆里,有一份“村规民约”,上面将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勤奋奋斗、尊重教育等内容写了进去,使文明新风有了明确导向。

三河村新居

观念变:不甘心贫困  大家一起努力朝着幸福奋斗

在洛古有格的养殖场,洛古有格随手抓起一把草料喂起来。在各级资金帮扶下,洛古有格新建了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预计将实现200头西门塔尔牛养殖规划,实现3人稳定就业,200余人灵活就业。洛古有格先后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养殖脱贫致富,养殖农户从最开始的12户增加到现在的168户,其中脱贫户68户,每户年均增收2500元。

他说,走出大凉山圆大学梦,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大学期间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心,虽然毕业后有了很好的工作,但和家里人聊起家乡的现状后,“大家都不甘心贫困,于是就做了致富带头人带着大家一起拼。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朝着幸福奋斗。”

思想变:重视教育  朝着新未来奋斗

教育,改变着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命运,也成为三河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良方。四年多过去了,吉好也求家的变化很大。“你看看,这些都是孩子们获得的奖状,我们看着也高兴。”在吉好也求的新家中,贴满了孩子们的各种奖状。如今,吉好也求的孩子们都在外地读书。吉好也求说,接下来他会更加努力,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环境,把她们都送进大学。

李凯与村里的孩子

曲目子果告诉记者,目前村子里的孩子都送到了幼儿园读书,大一点的孩子也在外求学,村里的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都有自己的规划,“他们都知道,没有文化走不出大山。如果说改变最大的,大家都知道只有通过奋斗,才能获得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截至目前,三河村共有20人考上中专,24人考上大学,其中还有一个博士。

在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络文化与管理科科长、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凯看来,三河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村民的思想观念上。近年来,三河村深耕厚植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促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将良好的风俗、奋斗目标写入村民公约。如今,村里“学前学会普通话”向纵深推进,讲卫生的好习惯逐步养成,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已深入人心。

一份“村规民约”,与其说记载的是行为规范,更不如说是今天的三河村村民内在的行动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 胡旭阳)

(图片来自三河村)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