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9月18日下午,四川省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内江围绕“智联世界·安全护航”主题举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峰会。
现代社会,智能移动终端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移动支付、社交软件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风险。在使用各种客户端的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真的是安全的吗?又要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腾讯安全管理部高级研究员田申在做《个人信息安全防护》主题分享时,首先讲了一个他与“甜城”内江的一个小故事。他说,内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晚上沿美丽的沱江跑了10公里,因为第一次到内江他用了导航软件,回住所的路上在超市买了一瓶运动饮料。他爱人便给他发消息说“你一天那么忙,还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面瞎跑瞎溜。”当时田申很纳闷,怎么自己的爱人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原来田申调用了微信运动圈,步数排行指数非常高,同时他还用了运动手环,记录终端放在我的IPAD上,也被爱人看到了。支付消费挂了爱人的信用卡,收到了消费通知。所以田申所有的地理位置、行踪轨迹、消费记录,被自己的爱人所了解知悉。
田申认为,大数据的时代,个人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利益驱动形成了一整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网络;同时,技术力量也会被用到黑产犯罪模型中,或灰产犯罪链的过程中。目前,国家顶层设计,从基本的《刑法》到《民法总则》上对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了保护,《网络安全法》用专门的条款进行了规制,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有相关的规定,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进行一个非常全面的落地式的规定规制。但田申同时认为,严厉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并不足以高枕无忧,大数据时代,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侵犯,很多情况下是无声无息的。个人信息的保护,一要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安全防护,另一方面要通过法律规范大家的行为,用科技和法律手段消除网络安全死角 。
在当天进行的圆桌对话中,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王志宇表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有两大源头,一是黑客攻击非法获取,二是内部人员私自贩卖。今年3月组织开展了打击黑客攻击破坏、打击网络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两个专项行动。目前共侦破两类案件177起,采取强制措施518人,其中内部人员有98人,查获公民个人信息205亿条,32起公安部挂牌的督办案件被成功侦破。在网络空间的清理整治行动中,清理相关有害信息1000余条,依法关闭通讯群组500余个,有力的整治了违法信息乱相,维护了网络空间秩序。
在金融支付和预防金融诈骗方面,内江人民银行的副行长曹康能也给出了建议,提醒公众场合不能对银行卡号、密码随便显露,一些消费小票由于包含个人金融信息不能乱扔;投资理财要登陆正规认证的银行官网,支付也要多方认证,防止钓鱼网站陷阱失财;公共场合不要使用wifi,没有加密的wifi风险很大,实在要用则设置为高安全性;金融消费要有密码,手机设开机密码,密码不要通用,密码安排不用身份证号或电话号码;手机收到莫名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不明来电不轻信,中奖、法院传票等不轻信等等。
峰会上,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及生活消费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还共同聚焦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安全、个人信息防护、云安全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探讨网络安全领域前沿技术、研究成果以及未来趋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