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这是市委对全市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直面群众关切,以问题为导向,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成都启动的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充分彰显了市委坚持用人民至上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城为民建,市为民享,成都在迈向世界城市的“三步走”进程中,必须实现更多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感发展”。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立场,强调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多”强调的是公共服务的规模和效率,“更公平”强调的是公共服务的均衡性,“惠及全体人民”强调的则是公共服务的普惠性与便利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持续改善城市民生,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则是全面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完善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群众所急所愿所盼的现实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从比较成熟的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高度正相关。完善的公共服务不仅直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还会形成对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发展要素的集聚效应,有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活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和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都最有基础和条件建设“生活城市”。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题中应有之义。
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当务之急是聚焦缺口短板。我们要从满足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从成都“东进、西控、南拓、北改、中优”的新空间格局出发,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要对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8大类18项公共服务设施清单,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超市、菜市场,以及社区养老、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设施,合理规划建设广场、公园、步行道、慢行系统等公共活动空间。
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关键要靠规划的刚性执行。我们要将“818”专项规划贯穿始终,细化落实各项主要目标、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加快形成以社区级设施为基础,市、区级设施衔接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持续提升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成率,早日将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为民惠民,关乎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信心,关乎城市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的集结号已经吹响,让我们咬定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最终实绩和更多“有感发展”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