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不断加强制度研究和方法创新,不断提升公开招聘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强化公开招聘制度服务发展、维护公正的积极作用。
制度先行 提升公开招聘社会公信力
四川省在率先实现公开招聘制度全省覆盖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省政府序列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管理岗位人员同步面试工作的通知》等22个涉及公开招聘的专项或综合性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了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和省市县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管放结合的运行机制,优化完善了公开招聘的形式、程序、考试、考务等关键环节管理。通过公开招聘的制度规范,不断提升公开招聘的社会公信力。
科学分类 提升公开招聘实施科学性
四川省积极探索分类笔试制度,针对专业技术人员最为集中的教育、卫生行业,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和《省属卫生事业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科目笔试大纲(试行)》。结合我省不同行业人才供需差异,针对性制定高校、地勘、卫生、艺术、体育、蚕桑等行业性急需短缺专业技术人才考核招聘政策,不断丰富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实现精准施策,提升了公开招聘的科学性。
政策吸引 鼓励公开招聘人才为基层建设做贡献
为解决基层人才紧缺,人才“不愿去、不愿留”,“招人难、空编多”问题,四川省不断研究特殊支持政策,搭建基层引进人才“绿色通道”。2014年,研究制定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若干措施,规定全省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补充音体美教师,乡镇卫生院补充医学类专业人员,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可考核招聘。省、市两级教育、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应聘人员原则上应具有2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2017年年研究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引进人才方面,提出“三放宽、一加强”(放宽学历、职称资格、招聘权限,加强服务期管理)等公开招聘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放宽了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新进人员条件,简化了程序,从制度上积极支持基层人才进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改革攻坚 “放管服”激发用人单位活力
四川省研究印发了《四川省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十条政策》等文件,将省政府序列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案核准、拟聘人员审核确认等权限全部交给主管部门,充分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激发用人活力。
此外,四川省还通过《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给予全省乡镇、贫困县(市、区)、民族地区基层事业单位确定公开招聘开考比例、成绩计算比例等自主权,赋予贫困县(区)和民族地区自主确定乡镇事业单位招聘大学本科生方式、民族地区基层自主确定公开招聘地域范围,进行民族语言测试等相应权限,支持基层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基层引进人才,助力扶贫攻坚工作。
五年来,四川全省共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4.12万人。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12.31万人,基层项目人员1.29万人,事业单位成为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重要就业选择。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新进人员的60%以上,新进人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