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容:新形势谋新发展 让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2017-10-31 20:54:09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人物简介】:董春容,女,汉族,1975年6月出生,四川乐山夹江县人, 1998年12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夹江县青州乡建国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5月27日,在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为四川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能成为联系基层群众和党中央的一条纽带,我很荣幸,把老百姓的心声传出去,把党中央的政策和精神传递回来,我义不容辞!作为一名基层代表,要让十九大精神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性格内敛的董春容说出一番“豪言壮语”来,枯瘦的脸颊不自觉的添上了一抹嫣红,或许,这一抹嫣红,更是决心和希望!

第一次坐飞机 第一次到北京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州乡建国村人,董春容在村里服务20多年了,村里人早已把她当作亲人,大事小事儿都会第一个想到她,“忙碌”成了这位朴实女支书的代名词。出趟远门、外出旅游对董春容来说,已是极为奢侈的事儿了。 

“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来参加这么隆重庄严的盛会,除了激动,还有责任,百姓们把期望都寄托在我身上。”

会场的庄严,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无不让董春荣倍感振奋。“掌声,只有掌声能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听到十九大报告里提到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我就忍不住想鼓掌,并希望掌声长一点,再长一点!”虽时隔数日,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董春荣面色红润起来。

土地流转政策让老百姓吃了定心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我听到之后感到非常振奋。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欢迎的,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的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大利好政策。”

董春荣介绍,近几年因为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建国村的不少耕地曾一度撂荒。2013年,董春容带领村里的能人将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通过流转聚成一大片一大片,搞起了家庭农场。

“刚开始土地流转工作进行并不是特别顺利,我们给每个组的村民都召开村民大会,给他们解释土地流转的意义,现在尝到甜头后,大家都愿意把土地集中在一起集中生产。”经过大家的努力,全村的粮食产量和效益都得到大幅提升。

效益上去了,老百姓新的顾虑又来了。流转土地,发展规模产业,可如果到了“收获期”,土地没了,又该怎么办?

“党中央高瞻远瞩,领导们一直关心着老百姓的生活,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到的‘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就是为农民朋友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真正让农民吃了定心丸!”董春荣说到。

开会兼“取经” 全村向多元产业迈进

建国村有1600亩的茶园,这也是全村主要的经济产业。但长时间以来,村里的茶叶品种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提高效益,董春荣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多地考察“取经”,将芽头好、销量好的福选9号茶叶引进了村里。“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在种茶,每亩茶一年的净收入有四五千元。”董春容说。 

“这次到北京开会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期间和曾和浦江县的一位基层干部交流,他们对土地的利用远远高于我们村,效益也好,人均收入也罢,都是我们村远远不能比的。这是差距,也让我看到了前景。”董春容说接下来会陆续改变单一经营茶叶的模式,引进优质果树,并努力争取引进有实力的企业,让全村实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生产。

“十九大,给了我们方向,也为农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建国村土地多,我们就要抓住这个优势,在土地上作文章,做精、做大、做强!”
乐山的秋风有些大了,瘦小的董春容站在建国村的一个小山梁上,更显得弱不禁风,准备上前搀扶一把,却突然驻足:多大的风雨能吹倒这个刚强、坚毅、朴实的女支书呢?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