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县供销社:深化改革求进取 盘活存量谋发展

2017-11-01 20:07:3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14年,南充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南充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大幕拉开。三年来,营山县供销社综合改革方案落地落实情况如何、改革效成效怎样?

10月27日,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带着疑问,跟随营山县社负责人深入基层调研。一起去感受营山县社三年改革变化、盘活存量谋发展激发的改革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乡友创业 供销社工作人员到家帮扶  

对于供销社土地托管、种养结合和产销对接,南充市人大代表、渌井镇五星村专业合作社种养能手黄浩,体会很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黄浩和大多数乡友一样,只身前往广东务工。多年在外奔波,心生倦意的他,决心回到老家干一番事业。前两年,他和几位朋友商定,在村里发展金银花种植。由于缺乏市场经验和技术指导,7年土地流转种植守望,50多万资金投入和心血付出,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擦干眼泪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事业还得继续做,钱还得想法挣,过去承包的地不能撂荒!”黄浩说,在他困难徘徊时候,营山县供销社派人找上门来,商量发展特色农业搞黑山羊养殖、还让他兼任营山县灵鹫镇惠农供销社主任。

去年,营山县供销社给黄浩的合作社,投入7万元发展种养业。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出栏黑山羊200只,收入24万元。

产销对接 黑山羊产业带动200多户增收

“目前,合作社还有存栏黑山羊280头。”黄浩说,黑山羊的饲料,是专门从燕京啤酒厂购买的酒糟。在饲养过程中,合作社坚持雨污分流,科学绿色种养,“黑山羊的粪便,进入苕气池发酵,用作300亩的翠红李种植肥料。”

合作社的产品愁销路吗?黄浩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合作社和县供销社合作,实现了产销对接,社企共赢的良好局面。“合作社的农产品除了参加营山黑山羊美食节,还要进入灵鹫镇惠农供合作销社网络销售平台。”

目前,渌井镇五星村3个生产队200多户农民,加入他的专业合作社。17户农民入股专合社,每天每人有100元务工收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县供销社的支持,合作社的产品供不应求,接下来还要大力发展生产,拓宽市场、带动更多人脱贫奔康。”黄浩说,营山县供销社和他正计划共同投资60万,新建山羊圈舍1200平米,新增山羊900只,扩大合作社养殖规模。

自我创新 基层组织建在百姓家门口

“党和政府信任我们干事业,农民朋友依靠我们搞产业,就是对供销社工作最大肯定。”营山县供销社负责人段勇表示,供销社的根在农村,与农民利益联结最为紧密,农民的增产增收关乎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实现和城乡经济的繁荣。

近几年,营山县供销社坚持开门开放办社,吸纳社会能人和村社党员干部入社。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做足文章,夏季卖梨、秋前卖谷和网上售卖红心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都能看见供销社工作人员的身影。
在营山朗池镇兴云村万亩红心王柚基地,十村连片土地托管的川芎中药种植基地,供销社特色农产品展销厅和农家便民超市,让大家眼前一亮。凉风乡川佛手种植基地、茶盘乡山羊专合社和农旅结合的休闲观光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营山县供销社正在抓紧工商注册登记,准备在11月份选报26个专合社、基层供销社入库进入省社统计平台。

聚焦改革 推动供销社事业再上新台阶

成绩的取得,来源于营山县供销社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上世纪九十年代,营山县供销社进行了最彻底的改制,当时乡镇供销社改没了,县社资产没收了,编制压缩了,职能职责改弱了,供销社线断网破,逐渐淡出了群众的视野。

虽然如此,营山县供销社全体干部职工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苦练真功。在营山县供销社历届班子的带领下,全体供销人同心协力,供销社又回来了,而且和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亲近了。如今,供销社建在了老百姓家门口,供销社的服务发展到了乡镇,延伸到了农民的田间地头。

在推动供销社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工作中,营山县供销社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南充市供销社和营山县委县政府的肯定,认为营山供销社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基层社建设速度快,供销社领办的农民专合社、社区综合服务社便民利民。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段勇表示,营山县供销社将主动作为,聚焦责任落实,狠抓改革驱动;聚焦服务提升,狠抓业态拓展;聚焦网点布局,开展体系建设;聚焦机制创新,狠抓理事会监事会监事会,“改革正当时,真正做到发展有新要求,改革就要有新推动,积极扎实推动营山县供销社事业再上新台阶。”

肖克剑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敬铭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