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青年】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王伟华:清华博士辞去“铁饭碗”创业 发展“智能制造”创新很重要

2017-11-03 19:14:2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你看过晚上10点钟成都双流区的海昌路吗?肯定没有吧?那个点周边只有我们研究院的集装箱是亮着的。”说这句话的王伟华,是一名在成都创业一年多的清华博士。或许大家觉得,晚上10点对大城市来说并不算晚,但对于还不算繁华,离市中心近20公里的海昌路来说,晚上10点马路上除了车就只剩“搞科研”的了。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精密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 王伟华

2016年之前,王伟华博士拥有一份体制内朝九晚五的工作。2016年6月,王博士来到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带领精密机器人团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放弃“铁饭碗”

团队7人打拼创业

今年31岁的王伟华博士是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精密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带领着7个人的团队,在海昌路办公室里天天为了“机器人”绞尽脑汁。“我们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有个小妹妹才毕业就跟着我每天加班到10点。”

每天早上8点开工,到晚上10点收工已经成了王博士和他团队小伙伴们的常态。是什么让他坚持?这个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博士表露出了他的抱负。“因为我觉得我可以成为更好的人。”王博士来四川之前,曾经在北京的航天五院工作了两年多。稳定,轻松是他对上一份工作的评价,“体制内的生活太安逸了,对我来说没有成就感。”2016年,王博士毅然辞去了体制内的“铁饭碗”,来到四川创业。

创业路好走吗?并不好走。王博士自嘲道,一开始创业后,感觉所有的人和事都在给自己制造困难。而之所以坚持下来,王博士认为是自己的意志力,“做一件产品需要很多个专业的知识,我本身的专业是做控制的,我要学习很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这些都是我之前不熟悉的东西,如果只是以做一份工作的心态去做,我可能没有那么强的动力,但我现在在创业,就必须硬着头皮上,而且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好。”

产品即将面世

看好中国“智能制造”

目前,团队正在研究工业机器人,基于早期在伺服驱动、多轴同步、机器视觉、轨迹规划等领域的技术积累,结合市场调研信息,团队现阶段选择喷涂机器人这一应用场合作为切入点,最终实现喷涂工序的免编程全自动无人化操作,预计2017年11月底完成工程样机的测试。

“这款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做家具、五金等行业的喷漆工序,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成本,也降低了喷漆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王博士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采购一台这样的机器人设备,能够取代三到五名工人,工厂效率提高,成本减少,而且还更加环保。

在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钻研多年的王伟华,看到了近两年中国“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但也清楚地知道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智能制造上的差距。“我们发展的时间没有国外那么长,必须要正视差距。”王伟华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劲头最强的领域,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和数量最庞大的人才,智能制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正在不断地缩短。“有着一大批企业家和各地政府的支持,我相信假以时日中国的智能制造可以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高端科技要发展

人才引进很重要

智能制造是一门高端科学技术,想要研究这个行业,必须有过硬的专业人才,而王伟华博士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王博士正在申请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天府英才计划”中的特优A类人才,也是近年来成都市政府大力引进的人才类型之一。而在王伟华就职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类似的人才还有很多。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获悉,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研究院围绕能源传感与芯片技术、储能技术与智能电网、能源装备及安全监控、能量管理与市场化交易、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五个研究方向,目前共引进22个高层次研究团队,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60余人(其中国家千人2人、四川省千人5人,博士50余名,硕士140余名,国外引进人才30余名,清华大学人才60余名),在促进能源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能源产业国际合作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对于一个团队,人才汇聚非常重要,“政府出台政策引进人才,让更多有思想的年轻人从北上广转移到成都,而成都的基础设施和文化氛围都比较有优势,对成都和像我们一样的创业团队发展都是有好处的。”王博士认为,随着沿海城市的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产业会转移至中西部,成都的发展会更快,机遇会更多。

【四川发布对话王伟华】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机器人制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在您看来,创新的重要性在哪里?

王伟华:对于像机器人这样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创新非常重要。创新决定了以后的发展。比如现在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创新而来,我们现在的产品做到了可以用机器人完全取代人工。而我们今后要做的就是让人们运用机器人就像开关电灯一样这么简单,完全智能化。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作为一个创业者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伟华:一年前我还在体制内,现在我已经带团队一年了,这一年来我在不断成长。比如说团队人员的管理,我最开始是没有经验,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包括经费、市场调研等等困难都像是故意在找麻烦,但这些问题我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都是可以解决的。首先还是不能操之过急,创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最重要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朝着这个方向不断改善,不断努力前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圆韵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