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政策吹风会⑤丨全省183个县(市、区)确定主体功能定位 形成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3大类型

2024-05-30 16:26: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日前,省政府正式印发《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我省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总体规划,《规划》在省域主体功能区布局方面有什么变化?5月30日,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政策吹风会上获悉,《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根据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确定的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对全省183个县(市、区)确定了主体功能定位。

据悉,在主体功能区类型上,原“重点开发区域”类型调整为“城市化地区”类型,取消了“禁止开发区域”类型,形成了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化地区3大类型。同时,允许在3大类型基础上叠加能源资源富集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功能。

根据《规划》,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共32个县,均为国家级,主要位于成都平原、安宁河谷、川南和川东北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共64个县(市、区),其中60个为国家级、4个为省级,主要位于川西北、攀西和川东北地区;城市化地区共87个县(市、区),其中52个为国家级、35个为省级,主要位于经济基础良好、人口分布密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重要发展轴带沿线区域。

“个别县(区)主体功能定位有调整,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将乐山市金口河区、荥经县、盐边县、冕宁县由城市化地区调整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将洪雅县、汉源县、芦山县由农产品主产区调整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今后将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但仍保有提供粮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从属功能。”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杨健介绍。

此外,主体功能定位更精细,允许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细化乡镇主体功能定位。比如,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所有县(市)都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但可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一些乡镇细化为城镇化地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空间载体。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