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 | 红色泸州,唱响双拥主旋律——泸州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纪实

2024-07-05 15:14:00   泸州退役军人

泸州,是“中国酒城”,也是红色之城、英雄之城、双拥之城。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谱写了传播革命、武装斗争的光辉篇章,播撒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双拥种子:“四渡赤水”期间,红军在泸转战54天,留下“三个铜板”“门板送军搭浮桥”等故事;和平年代,泸州围绕“三线建设”战略布局,建设军工企业,奠定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石。1994年以来,泸州已八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是全省唯一一个“八连冠”的地级市。

近年来,泸州各级党委、政府、军事机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指示,自觉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政治性、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而不懈努力。

每年烈士纪念日,泸州组织官兵到市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高位推动逐级落实

全力构建“大双拥”工作格局

如何在新时代不断推动全市双拥工作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泸州坚定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推进双拥工作。泸州成立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团级以上驻泸部队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区县对照设置双拥领导机构。市、区(县)、乡镇(街道)、各级企事业单位、基层连队均建立双拥组织,村(社区)建立双拥工作站和双拥志愿者队伍,形成党政领导、军地互动、上下衔接的双拥工作制度。

军地联合开展植树活动

同时,泸州把双拥工作纳入党政军“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纳入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政绩考核、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确保全市经济社会与国防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开展双拥工作既需要横向到边,又需要纵向到底。

5月30日,古蔺县双沙镇举行“退役军人最期盼的十件事”活动培训会,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推动“大走访”工作迅速深入开展。通过培训,双沙镇16名信息采集员利用电话询问、实地走访和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方式,广泛征集15个村1040名退役军人的诉求,倾听其心声,详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古蔺县人武部组织官兵到龙山镇帮扶村,助农插秧

不少一户、不落一人,深入基层是泸州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十件事”活动的基本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收集各类诉求信息3.1万条。通过“大走访”活动,泸州形成了区(县)级统筹协调、街(镇)组织实施、村(社区)分片负责的三级联动机制,并以“边走访、边宣传、边服务、边落实、边化解”的形式,切实提升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泸州军地联谊活动现场

为了不断推动双拥工作走深走实,泸州始终坚持党对双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优势、组织优势,细化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严格落实领导小组会议、党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等制度,实施军地合署办公,构建了党政领导、军地互动、运行规范、协调顺畅的“大双拥”工作格局。

搭建平台拥军优抚

多渠道助力退役军人融入地方

6月26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开展“戎耀归蜀”2024年四川退役军人及军属夏季联动招聘会泸州分会场活动。

退役军人光荣返泸 泸州日报记者 李独懿 摄

当天的招聘会上,5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制造、管理、通信、设计、销售等2000余个就业岗位。“这次有4家企业提供的岗位与我的专业相匹配。”退役大学生士兵张波表示,这样的专场招聘会对退役军人而言更有针对性。

妥善安置退役军人,帮助其尽快融入地方、融入社会,是提升双拥工作质效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泸州积极探索如何推动退役军人回到地方、融入地方路径。

6月11日,江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组织2024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服役表现量化考核评分,并完成了52名退役士兵的考核评分排名公示工作;6月24日,纳溪区召开2024年度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服役表现量化评分签字确认会,完成了15名退役士兵的考核评分排名公示工作;6月14日,在泸州市退役军人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班上,28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加培训……

泸州还积极鼓励退役军人返乡创新创业,并通过实施“泸州市百户退役军人创办企业标兵培育工程”,在全省首创退役军人专属贷款产品“酒城助军贷”,为军创企业有效降低融资成本40%,累计发放贷款1.01亿元。

此外,为了严格落实《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退役军人保障法》,泸州优化完善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意见》《泸州市军人军属优待工作实施意见》,对大学生参军最高给予一次性入伍奖励金3.8万元,官兵立功最高给予奖励金8万元,激励广大有志青年踊跃从军报国。2020年以来,全市已为立功受奖官兵家庭送喜报6220次,发放奖励金383.52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47亿元。

倡导全社会齐参与

打造酒城社会化拥军特色品牌

5月28日,成都籍退役军人韦祥骏到泸州出差,入住江阳区广场花园酒店。在前台服务人员的引导下,韦祥骏用手机扫码打开“江阳区双拥智慧服务站”微信小程序,完成了身份验证后,在入住过程中获得首日免费、次日房费6.8折的优惠,还可享受免费早餐、洗衣等服务。“很方便,智慧服务平台不仅有住宿服务,还包括餐饮、购物等方面的服务。泸州针对退役军人开展的服务很暖心,为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韦祥骏说。

据江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刚介绍,“江阳区双拥智慧服务站”打破了传统双拥工作空间、时间、内容的限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身份确认、权限申领、优待落地智能化。目前,全区已有92家企业加入,服务涵盖医疗、交通、旅游、法律援助、生活服务等10个行业领域。

近年来,泸州在双拥工作创新实践中,聚力打造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军地互动、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拥军新模式,建立起社会化拥军长效机制,推动全市拥军工作向社会化广度深度拓展和延伸。

纳溪区通过打造“企业拥军”“邮路拥军”“医疗拥军”等一批特色亮点,形成拥军工作新格局;合江县围绕“三为”已发展社会化拥军组织(企业)27家,双拥工作机构(组织)339个,发放各类优抚和补助资金1亿余元;古蔺县积极引导121家商户自愿申请加入社会化拥军门店,已为数千人次退役、现役军人提供优先购物、打折优惠等服务;叙永县动员全县200余家企业、商户为现役、退役军人及“三属”提供优先、优惠、优质、优待、优享“五优”服务,在全市率先实施全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三属”免费乘坐城市公交优待举措。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全市各地基层双拥工作得到不断深化,社会化拥军也成为泸州双拥工作的延伸补充和特色品牌。

2021年,“9·16”泸县地震发生后,武警泸州支队官兵在临时安置点查看伤员伤势

积极营造尊崇氛围

大力唱响酒城双拥主旋律

前不久,“云览全国双拥模范城—泸州”VR网上展厅上线。网上展厅是运用VR全景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沉浸、高效、便捷”参观全市烈士陵园、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以及双拥主题街道、公园、学校等的虚拟展厅。

常态化开展双拥工作,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是泸州一道靓丽风景线。

合江县尧坝镇“双拥示范街”位于该镇古街,沿街两侧悬挂的光荣之家、“创业示范户”“拥军优属示范户”的门牌,彰显着新时代军民之间的浓浓“鱼水情”。

今年,尧坝镇围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1周年活动,以构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目标,不断发掘优势资源,拓展拥军服务领域。该镇新增11处双拥宣传点,设“拥军门店”16家,现役、退役军人和“三属”本人持证进店消费,均能享受优惠;通过设置固定宣传标语、悬挂商铺优待招牌、电子屏滚动播放等方式,把尧坝古街打造成一条拥军味浓厚的“双拥示范街”。

全面推进双拥工作,积极营造尊崇氛围。泸州在全省率先开展《烈士英名录》系统编纂工作,已完成登记在册的2988名英烈事迹全面挖掘整理。通过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升行动,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陆续开展了“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主题实践活动;每年精心组织“清明祭英烈”“向烈士敬献花篮”等重大纪念活动。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和龙马潭区人武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为荣立二等功的军官李阳及其家属送立功受奖喜报

此外,泸州先后建设永久性双拥标识、双拥公园、双拥大楼、双拥街等1600余处,将双拥故事、英雄事迹和军民情怀融入市民生活场景,多形式开展“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等评选活动,推动爱国强军的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

现役军人张喜刚家庭收到喜报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双拥传统。泸州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双拥之路,奋力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新篇章,让“全国双拥模范城”这块金字招牌在酒城闪闪发光。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