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到“悬崖村” | 一张明信片引出的故事

2017-11-08 21:23:21   四川通信报

枚小小的明信片,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寄出,辗转数千里,经过无数邮政人的手,最后递交到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幼教老师吉伍尔洛手中。阿土勒尔村就是让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悬崖村”,而吉伍尔洛是“悬崖村”史上第一个嫁进村的大学生媳妇。明信片带给吉伍尔洛兴奋与激动,更把党的十九大的温暖传递到她手中,让她感受到了党的关怀与鼓励。

11月4日,这天是星期六,“悬崖村”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吉伍尔洛正在收拾教室,两岁的儿子淘气地跟着自己跑前跑后,甚是顽皮可爱。上午11点38分,“悬崖村”村邮站代办员莫色阿者出现在屋前,双手递上明信片。这就是那张她一直等待的明信片,“没想到这么快,前天我才接到凉山州邮政分公司的电话,从西昌市到‘悬崖村‘,山高路远,单是从山脚爬钢梯上山就得好几个小时,而我今天中午就收到了,邮政的速度真是太快了!”

吉伍尔洛小心翼翼地捧着明信片,这张明信片的正面印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醒目的大字,一旁是鲜红的党徽和高大庄严的华表;背面邮戳显示的时间是10月18日十九大当天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寄出的,落款是袁亚湘,收寄地址是“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西效乡张家屯村吉伍尔洛收”。

一张寄到西昌市张家屯村的明信片怎么又投递到“悬崖村”了呢?

一张“查无此人”的明信片

△明信片改签投递

10月30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西昌市分公司投递员黄辉在整理邮件出班时,发现一张10月18日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寄出的明信片,收件人是西昌市西效乡张家屯村吉伍尔洛,没有具体门牌号。
干了二十年投递工作的黄辉,知道张家屯村是一个城中村,面积大人口多,这张没有门牌号的明信片,按常理可以退回处理。但凭着多年的职业责任感,他并未按“常规”处理,而是先到张家屯村一带打听,同时也发动同事们多方打听,一番“寻人”无果后,黄辉来到村委会打听,仍“查无此人”。

第一次投递无功而返,黄辉没有气馁,在托同事和朋友继续打听的同时,他向班组长黑日长凉反映了此事,黑日长凉也觉得此事重要,于是和黄辉一起第二次来到村委会,看看能否有新的转机。但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说,张家屯村绝大多数都是汉人,而且村里经常开村委会,大家都很熟悉。黑日长凉和黄辉犯了难,看着这张十九大当天从人民大会堂寄出的明信片,职业敏感让他们觉得这张明信片不同寻常,决定向上级反映此事。
11月2日,明信片的事经西昌市分公司反映到了凉山州邮政分公司,州分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进将此事向州分公司总经理郭宗昌做了汇报,郭宗昌强调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将这张从人民大会堂寄出的明信片妥投到收件人手上。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王进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女大学生嫁进“悬崖村”任教的报道,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吉伍尔洛。昭觉县邮政分公司在“悬崖村”上设有村邮站。王进马上联系县分公司总经理胡建军,说明此事,胡建军立即联系村上的邮政代办员莫色阿者,莫色阿者通过村委取得了吉伍尔洛的手机号码。

“请问你是吉伍尔洛吗,这里有你一张从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寄出的明信片,但收件地址写的是西昌市西效乡张家屯村,没有具体的门牌号,投递员在张家屯村村委会也没有打听到你家地址……”王进详细说明了明信片的情况,并询问明信片是转交她在当地的亲人接收,还是改签投递给本人。吉伍尔洛听到此事又惊又喜,她表示这么珍贵的明信片,希望能够改签送到自己的手中。

攀上“悬崖村”的明信片

△悬崖村“天梯”

明信片按流程经过改签手续后,如何尽快送到吉伍尔洛手中,也是颇费思量的事。

“悬崖村”地势特殊,从2016年8月开始,州、县两级财政共投入100多万元,将村民原来上下山用的藤梯换成钢梯。建成后的钢梯路有2550台阶,但垂直落差达800多米,依然很是险峻。外地人上下山往返得花8个小时左右,本地村民速度较快,也要4个小时左右。

今年7月,昭觉县邮政分公司在山上开设了村邮站,为村民提供邮件、普包及报刊等业务,29岁的莫色阿者成了邮政代办员。但业务开展之初量并不大,昭觉县分公司没有开通固定的邮路,而是采取较为灵活的每周一到两次送邮件到山脚下,再由莫色阿者到山下来取后送上山。鉴于目前并没有山上的邮件,凉山州分公司决定特事特办,明信片于11月2日当天改签,由3日一早经邮车送到昭觉县分公司,4日早上从昭觉县分公司送出,同时通知莫色阿者到山下取邮件。

11月4日上午9点,昭觉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胡建军带着明信片来到山脚下,同行的还有《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汪龙华,昭觉县中学的两位老师,他们都是第一次来“悬崖村”。而莫色阿者已经等候在那里了。

“爬山运动量大,上山之前先做做热身运动。没上过山的人大概要爬4个小时,下山约3个半小时”胡建军笑着说,“大家要先在山下把厕所上好了。”胡建军今年已经49岁,县分公司在上面开设邮政代办业务,他已经上山过两次,深知攀爬“天梯”的艰险。

当地人说,以前爬藤梯就摔死过好几个人,有村里的人,也有外来的人,摔伤的人则更多。昭觉县邮政分公司副总经理高旭闯两个月前上山开展业务,这已是他第二次上山,但在下山时却还是不慎摔倒,在钢梯上滑了近10米,危急时刻,他拼命伸手抓住钢梯,人终于没有摔下山崖,但手臂却划出长长的几条伤口,深及骨头。那之后,高旭闯休息了好长时间,现在谈梯色变,深感后怕。说到此事,胡建军神情严肃起来:“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步一步走实,千万别急。”

爬了不到20分钟,昭觉县中学的一位老师便忍不住放弃了登山的想法:“我心里越来越慌,好难受。”同行的司机也退了下来。随着坡度的增高,钢梯也越来越陡,有的悬空而架,有的坡度约80多度,几近垂直。汪龙华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攀爬着,“我实在没想到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这么难”,他紧紧贴着扶手喘着粗气说,汗水早已湿透衣服。莫色阿者带着邮件,远远走在前面,空旷山脊的“天梯”上他的身影显得很是瘦小。

△莫色阿者将明信片送到吉伍尔洛手中

11点30分,一行人终于攀上了最后一级“天梯”,11点38分,莫色阿者将明信片递到吉伍尔洛手中。“收到明信片很高兴,也很感动,在这偏远山区有十九大党代表牵挂我们,其实我做的工作并不是伟大的事,只是做我们该做的事,但有这么多关心我们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上我们会更加努力,不会辜负好心人对我们的希望!”吉伍尔洛捧着明信片,不停地说着感谢。

精准扶贫的邮政行动

△“悬崖村”村邮站

今年年初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对凉山州“悬崖村”村民的出行状态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钢梯,心里稍稍松了些。强调当前的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发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凉山州邮政分公司配合州委州政府,积极践行普遍服务和精准扶贫,并在“悬崖村”进行了努力的创新探索。

自今年7月在山上办起了村邮站,莫色阿者陆续收寄了一些包裹,有外出村民打工寄回的衣服、食品,还有大袋的新疆棉花。“多的时候有十七八个包裹,少的时候几个。”在村邮站开起后,县邮政分公司又让30多岁的村民成古格当上了邮掌柜,在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县分公司对他进行了邮掌柜相关业务的培训,并给他配上了电脑和桌椅,现在,成古格已经慢慢地熟悉了邮掌柜的一些业务。村里种的核桃、蜂蜜及土豆等土特产品,都是绿色农产品,深受城里人的欢迎,成古格也帮村民们寄了不少土特产。

受制于攀登“天梯”的艰险,凉山州邮政分公司为进一步助推精准扶贫,提出在“悬崖村”建立无人机邮路的方案,让村民的网购产品更快到达家门口,也让村民的特色农产品更快走出大山。目前,无人机邮路方案已获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批准,州、县分公司两位员工已经在培训考取国家无人机驾驶证,预计明年一季度,无人机邮路将正式开通,届时,这将是中国邮政投入运营的第一个无人机投递邮路。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