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泸州市已争取到位
以工代赈中央资金7880余万元
项目18个
资金量和项目个数均创新高
合江县荔江镇2024年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开工现场。
今年泸州市实施
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23个
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70个
总投资超15亿元
预计吸纳11000名群众务工
发放劳务报酬12000万元
实现人均增收1.1万元
合江县车辋镇通过以工代赈等项目用于发展油茶产业。
据泸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泸州市始终把以工代赈作为帮助群众就业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因时因势激活以工代赈的综合作用,充分发挥“赈”的实效,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民生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村民自建“输血”。通过村民自建实施专项资金项目,精准摸清群众务工需求,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让村民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和家乡建设,并获得收入,切实做到规划民参、方案民选、内容民晓、项目民建、效果民评。同时,将村民自建节约的项目资金用于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群众参与项目建设。2021年以来,全市已实施村民自建以工代赈项目52个,涉及中央资金20101万元,带动5066名当地群众就业,发放劳务报酬5011万元,开展技能培训7000余人次。
推广方式“供血”。通过推广以工代赈拓展赈济实效,瞄准适合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建设任务和用工环节,在非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中探索推广以工代赈。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33个,带动10035名当地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3482.88万元,开展技能培训10554人次。其中,在3个非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带动5880名当地群众就业,发放劳务报酬5976.33万元。
产业拓展“造血”。通过赈济新模式促群众就业增收,将土地资源、配套基础设施和以工代赈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组织,参股到产业项目运营企业中,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并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完善产业项目周边基础设施,招引社会资本投资地方特色产业,形成集生产、储存、销售、深加工于一体的产销一体化链条。今年以来,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撬动社会资本投资7774万元,预计吸纳约1000名当地群众就业。
据悉,因2023年以工代赈工作成效明显,泸州市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为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成效明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