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这是孙悟空!”站在一件名为《西游记》的乌木艺术品前加纳通讯社首席执行官阿尔贝特·科菲·奥乌苏向身边的团员介绍起了《西游记》的故事。8月30日至9月1日,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调研行来到乐山,在这座川南宝藏城市,外国记者们邂逅了四川瑰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观乌木雕刻:自然与艺术的精巧融合
“《西游记》电视剧在加纳播放过,我很喜欢。”在乐山乌木博物馆,阿尔贝特看到这件以《西游记》为原型创作的乌木雕刻很开心,一直在向团员介绍《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乌木雕刻艺术很有意思”阿尔贝特表示,在加纳没有这种艺术创作类型,“让人们通过雕刻艺术来了解名著,这种文化传承很有意义”。
乌木是自然环境变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是古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在通过模型、语音、多媒体等形式的了解后,调研团犹如“穿越”回了古代嘉州,感受古嘉州的繁华,阿尔贝特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是自然与艺术的精巧融合”。
波兰《论坛报》副总编辑彼得·加基诺夫斯基向记者展示了他精心挑选的纪念品──一根木制的拐杖、一颗木质苹果。“我很喜欢这种文化艺术。”一路上,他对这根木杖爱不释手,逢人就推荐。
试峨眉武术:中国功夫的世界魅力
当格斗术遇上峨眉武术会发生什么?9月1日,调研团来到峨眉山市,领略“中国功夫”。利剑出鞘、刺破长空,一掌一拳、刚柔并济,峨眉刺、九节鞭轮番上场……在观看了峨眉武术展示后,调研团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峨眉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以四川峨眉山为发祥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峨眉武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超介绍,峨眉武术讲究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动作似快而慢,快慢相间,似柔而刚,刚柔并济。
在观看峨眉武术后,来自瑞典两家不同媒体的马库斯·安德松和艾萨克·博曼跃跃欲试,主动上场跟王超pk上了“功夫”。两位媒体人为大家展示了格斗术的基本擒拿技巧,获得了王超的充分肯定,“一看就有练过”。
艾萨克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功夫、对太极很感兴趣,中国功夫中蕴含的“道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式哲学,很有深度”,他认为功夫以及功夫所表达的哲学能让不同文化长久共存。
在一旁的《赞比亚时报》周刊主编安德鲁·摩西·米蒂,也跃跃欲试,无奈不会“真功夫”。热情开朗的他立马向峨眉武术联合总会的小学员求助,小学员教授了安德鲁抱拳礼和几个简单的武术动作,初学者的笨拙让在场的团员们开怀大笑,“很想学习中国功夫,可以保持健康,又特别酷!”此外,外国记者们还体验了峨眉刺、刀剑等传统兵器的使用,或飘逸灵动,或笨拙朴实,虽是学习,但一招一式之间也尽显出中华武术的精深魅力。
尝非遗美食:想尝试一切中国食物
一条峨眉河穿镇而过,两条老街分列两边,这里就是苏稽古镇。走在苏稽古镇上,舞狮表演、鱼鹰捕鱼等文化体验活动接连出现,让调研团的外国媒体人感受到了嘉州小镇的烟火气。在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乐山不吃一顿苏稽跷脚牛肉相当于没有来过乐山”,跷脚牛肉作为苏稽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百年,流传至今,凭借着新鲜食材,搭配着浓郁的汤底再加上麻辣的蘸碟,将其美味发挥到了极致。
煎、炸、烤、煮……在品尝了跷脚牛肉以及其他的川菜后,肯尼亚国家广播公司资深编辑阿涅斯·姆比特·姆旺甘吉惊叹起了中国烹饪方式的复杂,“在我的国家,也吃辣椒,但我们仅仅是把辣椒加在各类食物上食用”阿涅斯向记者认真地介绍了两国烹饪方式的差异,“中国的烹饪方式很独特,我很喜欢跷脚牛肉这样的食物”。
瑞典《北欧时报》新闻编辑马库斯·安德松对跷脚牛肉也赞不绝口,他中肯的表示“两国食物差别很大,很难进行横向比较,但是中国食材很丰富,让他非常开心”作为美食爱好者的他“想尝试一切中国食物”。在第二天的行程中,马库斯品尝到了乐山另一项非遗美食“钵钵鸡”后,也对这种独特烹饪方式感到好奇,“这是我尝试的三十多种的中国食物中比较特别的,这么多品种的肉和蔬菜烹饪在一起,非常有趣。”对于马库斯来说,美食不仅是满足口腹,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四川新传媒集团记者 刘茜 何征梦 许明智(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