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于2021年3月正式生效。该《协议》签订三年多来,发挥了哪些作用?9月1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副理事长潘锋介绍了相关情况。
潘锋介绍,目前,第一批、第二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中,中欧双方各有275项。《协定》保护与合作的范围将更广,将为更加开放的中欧合作增添新动力。作用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惠及中欧双方企业和民众。《协定》对于双方有关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提升知名度等方面将提供有力保障,使之更有利于获得对方消费者的认可。“根据欧盟委员会此前发布的一项研究,具有受保护名称的产品售价平均是未认证同类产品的2倍,即受保护产品享有更高的销售溢价。比如说,葡萄酒溢价率为2.85,烈酒溢价率为2.52,农产品和食品的溢价率为1.5。”潘锋说。
推动地理标志得到更好保护。《协定》让地理标志质量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如安岳柠檬、晋州鸭梨等多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名录后,产地政府更加重视全面夯实地理标志保护基础,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中欧地理标志可享受高水平保护。他介绍:“地理标志产品承载着如传统酿造工艺、手工艺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定》为此提供了法律保障,防止受到假冒伪劣的侵害。”
促进中欧文化交流合作。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纸等地理标志产品出口,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欧双方在文化产业上的交流合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实习记者 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