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一年前,傅奶奶脸上长出了斑块。起初被误认为是老年斑并未引起家里人重视。直到今年7月,老人面部有菜花样组织溢出皮肤并伴随溃烂,致老人寝食难安,随即家人将她送往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皮肤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
9月12日,记者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院)了解到,医院近日已为老人完成了手术治疗,且老人当前恢复情况良好,已达出院标准。
面部皮肤出现“溃烂”
103岁老人确诊皮肤癌
据傅奶奶的儿子肖先生介绍,去年傅奶奶左侧面部就长出了斑块,最初家人都以为是老年斑,没有引起重视。今年7月,这个斑块迅速长大,突出皮肤表面,开始溃烂,像是一朵“菜花”。发现情况不对的肖先生赶紧带着母亲前往医院治疗。
经过系列检查,被告知是癌症,尽早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医生考虑到老人年龄太大,给出了保守治疗的建议,“手术治疗风险很高,但如果长得太快,造成面部溃烂,会影响她正常吃东西。”在肖先生看来,傅奶奶之所以长寿,能吃能睡是极其关键的一点,“如果因为脸上的问题,影响到吃东西,基本上她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不论如何我们也要找医生给她治疗。”于是,肖先生又带着老人来到了省医院寻求帮助。省医院刘全副主任医师在接诊后判断老人为皮肤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需要尽早入院行手术治疗。
经过术前检查和评估,傅奶奶在入院后第三天,在全麻下切除了脸上的肿瘤,同时医生从其腰腹部取下部分皮肤移植到了脸上,填补了肿瘤切除后脸上的“空白”。据悉,手术由省医院刘全团队杜丽平副主任医师主刀,经过2小时20分钟的努力,该团队成功为103岁的傅奶奶完成了“换脸”。
“真的是艺高人胆大,而且省医院有雄厚的医疗条件,医生当时也给我们说,让我们放心,可以做(手术)。”肖先生说,在手术前,还需要给傅奶奶喷止痛药,做了手术后,老人自己都说不痛了,“一开始我们最担心的是做了手术后,她不能吃东西,毕竟这么大年龄了,如果影响吃东西,身体营养跟不上,结果手术当天晚上就能进食了,这让我们家属特别欣慰。”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人精神抖擞,肖先生弯下身子在老人耳边询问她还痛不痛。随即老人摆了摆手,大声回应道:“动了手术,简直不痛了。”
医生提醒:
皮肤出现这些变化,要警惕!
据省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杜丽平介绍,皮肤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皮肤上的癌性肿瘤,其特征是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等。傅奶奶所患的基底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癌,约占所有皮肤癌病例的80%,“这类肿瘤若未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会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长在面部,入侵眼球可能失明,入侵鼻子会影响呼吸。”
杜丽平谈到,因长时间的日光照射和本身皮肤免疫屏障功能下降,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皮肤癌侵害,目前医院接诊的老年皮肤癌患者也相对较多。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皮肤恶性肿瘤,尽早手术治疗能够完整切除,达到治愈的效果,可有效延长生存期。但很多人对脸上突然出现的斑块并不重视,也有人觉得老年人手术风险大,不愿意手术治疗,“经过术前评估,只要达到指标的患者都可以进行手术。”
省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杜丽平介绍相关情况
如何及早发现皮肤问题?杜丽平提醒,皮肤上突然长出的新生物,尤其是在一些曝光部位,突然长出来的丘疹、结节,增大甚至发生破溃,表面粗糙不平,这个时候要警惕。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大小变化以及溃疡和出血等情况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如恶性肿瘤的颜色往往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其颜色可能是黑色、褐色、红色或紫色,形状也可能不规则。如果局部的皮肤突然出现了棕色、褐色,或者原有的色质范围迅速扩大,有可能是早期的皮肤癌。
此外,恶性肿瘤通常会不断增大,可能从小结节逐渐扩大为较大的肿块,一些恶性肿瘤可能会出现溃疡,表现为皮肤破损和出血。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是所有皮肤恶性肿瘤都会引起疼痛,但如果有持续疼痛或不适感,尤其是伴随肿块增大,需引起重视,“出现这些情况,必要时可以去医院做一个活检,排除有无早期皮肤癌的可能,预防皮肤癌,早发现早治疗,杜绝恶性发展是很重要的。”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实习记者 许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