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香四溢。眼下,达州30多万亩再生稻陆续成熟,当地农户正抢抓晴好天气忙收割。
在渠县宝城镇新民村,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将一粒粒金黄的稻穗“收入囊中”,确保颗粒归仓。
渠县宝城镇新民村种植大户 江恩军:你看,我们这个再生稻叶青籽黄的,(穗粒)很饱满,结实率很高。它非常适宜再生稻种植。
再生稻,是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让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因省去耕地、播种、插秧等环节的劳动力和资金,是提升粮食产量、增加种植收益的重要栽培模式。今年,达州再生稻蓄留面积达30多万亩,在持续高温干旱情况下,农技专家在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再生稻高产示范基地实收实测最高亩产达388.9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达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 唐艳萍:今天我们随机选取了三个田块实收实测,示范片再生稻平均亩产 375 公斤、最高亩产388.9公斤,在持续高温干旱情况下亩产又创新高,加上头季稻平均亩产650公斤左右,中稻—再生稻两季实现了“吨粮田”,为全市“吨粮田”打造又添信心。
丰收的背后,是高标准农田的助力和农业科技的给力。达州通过筛选生育期适中再生能力强优质稻品种、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科学水肥调控等技术措施,推进中稻—再生稻扩面提产。今年,达州市蓄留再生稻30多万亩,预计平均亩产达130公斤左右,总产量在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