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0月30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大学共同主办的 2024 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开幕。来自国内外的多位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齐聚,围绕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与人类文明多样性等进行对话交流。
“在当前的全球语境下,文化遗产保护存在挑战,同样也蕴含机遇。”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长彭吉象看来,战争的发生、过度的商业性开发等多因素给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带来严峻“破坏”,另外,重视、宣传力度不足也是其原因,“仍然存在国家和地区还没有把文化遗产保护当成重大事情去对待、重视。”
但彭吉象也谈到,可以看到积极的一面是,很多国家地区包括中国已经在开始采取有力措施来保护文化遗产。而放眼四川,“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我觉得四川是做得比较好的,在全国可以说是走在前面。”
究其原因,彭吉象表示,四川当地政府尤为重视,推动各市州逐步重视文物保护。另外文物遗产保护研究方面,四川大学走在全国前列。更为重要的是,得益于四川悠久历史,作为文化遗产大省,四川拥有享誉世界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一批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这都是得天独厚的地方,“还有,通过举办中华文化天府论坛等这样的会议,也是很好的助力了四川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断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同步也将这种意识逐渐从大学辐射到中小学教育,这对今后我们国家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彭吉象坦言,自己作为成都人,后来考入北大并长期在北大工作,却始终心怀家乡,这些年关注着四川的文化遗产保护新面貌,他感到发自内心的欣喜。“例如,我所兼职的成都大学的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我了解到最近两年拿了多项国家艺术基金,都是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如蜀锦、蜀绣、皮影戏、陶瓷器等传承,我觉得非常好。”
下一步,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还能做出哪些探索和实践?彭吉象提到,还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特别是从青少年抓起,“我认为文化遗产保护要走进中小学,从娃娃抓起,让下一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这是最重要的。”
同时,也要继续加强非遗的研究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彭吉象忧虑谈到,“据我了解,现在很多非遗后继乏人,特别是老一代去世之后就无人继承,这亟待改变。并且非遗研究不能止于广义意义上,而是要分门别类地深入进去。”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李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