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江专场。记者在现场获悉,内江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规划、部署安排从2023年到2027年,分5年5个批次,全域整体推动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2023年、2024年已实施的37个镇(街道)、526个村(社区)整体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人居环境和民居风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乡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会上,内江市副市长徐炼英用“东兴区郭北镇长坝村熊家湾大院”“威远县高石镇童家村九岭岗聚居点”两个例子介绍了内江如何推进农村面貌改善。
具体来看,熊家湾大院有55户人,通过召开“我家建设我来说”院坝会等形式,引导家家户户开展改厨改厕、水沟修建和入户路建设、院坝硬化等,这个院落改造群众投工投劳占总投资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的资金由市、县、镇政府补助。村民自主设立“环境清扫日”,推行“积分制”管理,群众从“站着看”转变为“动手干”。
在威远县高石镇童家村九岭岗聚居点,共21户人,充分发挥老聚居点优势,利用旧条石建堡坎、旧石板建步道、旧木料建畜棚、旧砖瓦建菜园,废石磨、废水缸、废猪槽、废陶罐等老物件作为小院点缀,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当地独特建筑风格的“石头屋”。在产业上,采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开展柑橘、油菜、小麦规模化种植,壮大了特色产业。同时,也同步推进厨房、厕所、入户路等户属设施的改造和整治。
徐炼英表示:“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让大家直观理解我们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过程中所坚持的4个原则。我们坚持‘干不干群众说了算,怎么干大家商量着干’,‘花小钱办大事’‘不搞大拆大’,‘建管并重’,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让农村从‘一时净’向‘长久净’转变。”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洋 李长浩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