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里娃藏1个浙江酥饼变1500个

2024-11-07 08:55:00   “浙川情”微信公众号

近日,四川巴中通江县春在镇思源实验学校的支教老师陈然收到1500个酥饼,这都是从他浙江金华兰溪的老家寄来的。原来陈老师国庆回家正好捎回了几盒兰溪的酥饼,于是上课给同学分了分。但陈老师注意到,一个孩子只吃了一枚,另一枚用纸巾包好,说要拿回家给爸爸妈妈尝尝。得知这件事后,金华兰溪三家酥饼店自发组织起来,决定为学校的孩子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1500个酥饼。

1500个酥饼藏着跨越千里的温馨
一起来看故事里的双向奔赴

今年9月,作为帮扶老师的陈然由浙赴川,来到巴中市通江县春在镇思源实验学校,担任三年级的语文老师。

这是一所建在半山腰的学校,也是一所典型的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

来到这里,陈然在和孩子们相处过程中发现,相比大城市里的孩子,他们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是匮乏的。因此,除了常规的语文教学外,陈然也会抽空为孩子们上一上特色课。

十月末的一个周五,陈然精心准备了一节关于“金华酥饼”的特色课,打算给四川的孩子们讲讲这道浙江的名小吃。

“我国庆节回家正好捎回了几盒酥饼,于是上课便给孩子们分了分。”陈然说,浙江风味的小酥饼,很多孩子以前没吃过,一到手,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
就当其他孩子吃得津津有味时,班里的向同学引起了陈然的注意,“两个酥饼他只吃了一枚,另一个被他默默地用纸巾包起来放进了抽屉。”

一开始,陈然以为孩子是喜欢吃留着下课再吃,他便走过去又多分了几个给他。结果向同学又将酥饼小心翼翼的包进纸里,并告诉陈然,“酥饼很好吃,我想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尝尝。”

这个小小的举动,触动了大家的心弦。千里之外,兰溪市民也被这份纯真的情感深深打动。游埠古镇上的三家酥饼店自发组织起来,决定为学校的孩子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1500个酥饼。

和面、调粉、擀皮、包馅、烘烤……酥饼制作,大大小小的工序加起来有10多道,要花费近30个小时。为了能尽快赶制出这份礼物,游记酥饼店老板郎威一家三口连夜就开始发面准备。

郎威说,自己曾在贵州创业,对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情感。当他得知思源实验学校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时,更坚定了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的决心。

“我们平时一天也要做1000多个酥饼,500个酥饼对我们来说是力所能及的。”郎威坦言,500个酥饼虽相当于半天的营业额,但对他来说,送出一份礼物,自己反而获得了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精神财富,“以后只要那边的孩子们想吃,我这里,管够。”

加班加点赶制酥饼的,还有聋盼酥饼和文永酥饼。聋盼酥饼是游埠古镇上有名的老店,由老板潘志景创立于1985年,如今年过七旬的他将店铺交给女儿女婿打理。而这次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是他和老伴亲手制作的。

“小朋友太懂事了。”潘志景说,自己的外孙女和向同学年龄差不多大,自己看了心中充满怜爱,自己作为长辈,不过是做了一点小善事,“也欢迎通江的小朋友到兰溪来玩,尝尝新鲜的酥饼。”

先抵达的三大箱酥饼,也让陈然这名从教30多年的老教师心里充满了感动,他打算等1500个酥饼全收到后,把它们送给全校师生。

“小小的酥饼,凝聚的是兰溪人民暖暖的善意,也是两地之间深厚的情谊。”尽管支教的日子刚刚开始,但陈然心里充满信心,“你看,家乡就是我坚实的后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