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她用热忱坚守初心,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她用脚步丈量民情,心系群众扎根基层,将实干担当镌刻在德胜的红土地上;她用生命彰显担当,以行动诠释实干,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她叫何小青,她不仅是阿坝州金川县咯尔乡德胜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是金川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巾帼骨干,她还是一位警嫂,是两个孩子的母亲。8月22日下午,何小青在工作途中不慎坠河失联,经各方全力搜救于2024年8月30日上午11时15分确认因公牺牲,将39年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帮扶路上。
近日,记者来到她热爱并为之奋斗的这片土地,聆听发生在何小青身上的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解决急难愁盼
她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干
在何小青留下的驻村日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作为驻村工作队,了解民情,摸清底数是工作的开始。只有对所驻村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短短几行字,饱含了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2023年8月,在新一轮乡村振兴驻村轮换中,何小青做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决定──主动请缨下沉乡村,到咯尔乡德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当她得知局长同意她去驻村的时候很高兴,就像考上大学那种兴奋,觉得自己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历练。”何小青的同事兼闺蜜向云洁回忆说,在成为第一书记前,何小青和她多次探讨过关于要不要去驻村的事。后来,同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两人,还会经常交流工作心得。在向云洁的记忆里,何小青一直是一个很乐观、爱生活的人,“我们身边对家庭、对工作、对父母、对爱人、对娃娃,各方面都做的好的,太少太少了,而且她还很爱自己。”向云洁说。
据德胜村村支部书记刘再琼回忆:刚来的时候她觉得何小青是县上下来的干部又是女孩子,肯定吃不了农村的苦。结果没想到,在驻村工作的日子里,何小青总是那个最先到达、最晚离开的人。“只要她有空我们做啥她都要帮忙,看到哪个在搬石头她就跟到去搬,看到哪个在捡垃圾,她也跟到去捡。在我家她就跟自己女儿一样,每天回去她都说,‘你歇一下我们做饭’,到最后我都没让她吃上一顿我做的饭。”刘再琼潸然泪下,这顿饭也成了她心中永远的遗憾。
只有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干,才能做好驻村工作,何小青正是如此。
去年9月,在德胜村防洪堤项目建设初期,村民向何小青表达想要在地势矮的部分地段增加河堤建设高度,何小青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到现场调研,并及时将群众诉求汇报乡党委政府。“当时这个项目就是以工代赈模式争取下来的,规划和资金早就定好了,所以我们当时确实很为难。”咯尔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锐告诉记者,是何小青的一再坚持、据理力争最终打动了所有人。她用最快的时间进行科学论证,请原设计公司对所有参数进行复核,最终在“加量不加价”的前提下,将防洪堤增高3米,延长500米。
工程建设的两个多月里,“爱讲究”的何小青一有时间就“泡”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哪里需要搭把手她第一时间就冲上去帮忙。看到工地全是灰,她就自掏腰包给大家买来口罩和耳罩。
“往年汛期我们这里一片农田、房子都要被淹。多亏了何书记,今年汛期这个河堤筑起就淹不到了,我们全村人都很舍不得她。”德胜村村民唐志国告诉记者。
今年3月,何小青和队员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金川水电站施工占用德胜村集体林地资源,涉及林地征收补偿费用1100万元,村民对补偿方案存在争议。为了拿出让村民们满意的方案,她反复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户主大会,挨家挨户与村民开展交心座谈,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把征收补偿费用分配方案定下来了。在后续工作中,她又挨家挨户核实补偿信息,签订补偿协议,把补偿费用打进了村民卡里,交到了村民手中。
锚定产业新方向
探索符合德胜实际的发展之路
“如何找准产业发展出路,让德胜的村民致富增收,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何小青成为第一书记后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很快,何小青把目光瞄准在发展乡村旅游上。为此,她频繁奔波于德胜村委会、乡政府与县城之间,不辞辛劳地争取项目支持。最终成功为德胜村争取到了7个重点项目,资金总额高达916万元。
这些资金为当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不仅维修硬化了1.44公里的通组路,还对106户农房进行了功能性提升改造。如今的德胜村,环境整洁舒适,乡风文明和谐,道路两旁花团锦簇,农舍墙上彩绘抢眼,目之所及,红瓦白墙,亭台院落,鳞次栉比,真正成为了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不仅如此,何小青还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自身优势和产业优势,探索一条符合德胜实际的、能够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由于当地梨树老化,产量低、果品差,没有市场竞争力,卖不上好价钱,过去很多种植梨树的土地慢慢没人管,变成了撂荒地。
针对当地雪梨产业面临的价格低、销售难问题,她创新思路,动员退伍军人党员马世程带头承包撂荒梨园150亩、4000余株。并按照“雪梨品牌化,梨园景区化,梨业产业化,三产一体化”这个发展目标,在全村率先开展梨树高接换优、修枝整形工作,“撂荒地”变“精细地”,从品种到技术全面升级,让土地生金。在全村率先开展梨树高接换优、修枝整形工作。
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雪梨的品质,更激发了村民科学化管理梨树、推动金川雪梨提质增效的热情与信心。
马世程在谈及此事时,眼含泪光地说:“我从小吃着梨子长大,却从未想过这些梨树还能有如此大的价值。可惜今年的雪梨,她再也尝不到了。”言语间,透露出对何小青深深的怀念与敬意。
乡村振兴绝不能靠农业单打独斗,而要“接二连三”,形成全产业链的合力,持续造血。她又鼓励村民周正红利用自家梨园开办特色农家乐,还为其建议如何优化环境氛围、丰富菜品业态、提升服务质量。
如今,像德胜山庄这样的长期经营的农家乐有2家,只在梨花节期间面向游客提供食宿的农户有3家,梨花节这段期间,在她的引领带动下,群众实现旅游收入达到了20万元。
当前,金川县各驻村工作队伍接过何小青的接力棒,为当地雪梨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践行良好家风
恪尽孝道操持家务
工作中的何小青是温柔的“铁娘子”,生活中她更是能干的孝媳妇、好妻子。
何小青的爱人谢志强是一名人民警察,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因此,烹制饭菜、教育孩子、照顾老人,以及繁重的家务都落在了何小青的肩上。结束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她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回家接着操持家中的事务。
“我工作地点在乡下,基本上偶尔能回来一下,照顾屋头真的全靠她了,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提及妻子,谢志强几度哽咽。他告诉记者,忙碌的工作和繁琐的家务也没有压垮何小青,一有闲暇的时间,她就会泡上一杯茶坐下安静看会书。
她对生活的热爱从其朋友圈也能窥见一二。记者在征得其家人同意后,翻看她的朋友圈看到,她总喜欢将生活中的小确幸晒出来,有运动后的感悟、烹制美食的自豪、生活中的小浪漫、工作中的温暖等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动态都展现了她是一个极其热爱生活的人。
“我妈生病的那段时间,都是小青给奶奶换尿不湿、擦洗。”谢志强说,几年前婆婆因做胆结石手术,需卧病在床。何小青没有丝毫抱怨,主动挑起了照顾婆婆和90余岁的奶奶的双重重担。
她一边悉心照料着卧病的婆婆,为她端茶送水、喂药擦身;另一边,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瘫痪的奶奶,为其端屎端尿,从不抱怨。
“常听志强妈夸赞她的儿媳妇小青,说对家里的老人好孝顺,志强平时工作忙经常不着家,家里都是小青一手操劳,每次到志强家,只要小青在家我总是看她忙前忙后,我们都羡慕志强妈找了个好儿媳妇,说她命好,可惜这么好的媳妇就这走了。”邻居苏金美惋惜的说道。
2023年何小青一家被评为金川县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称号。
今年年初,谢志强偶然发现何小青得了胆结石,可是怎么劝她都不肯去手术,每次疼的实在受不了,何小青也只肯去医院打止痛针。问其缘由,原来是工作强度大,她坚持要把手上的几件事处理完才去手术。就这样,何小青一直带病坚持到5月下旬才做了胆结石手术。 “手术完了她回家休息没好久又去村上,劝都劝不住。”谢志强说,过去他很少关心妻子的工作,不太了解她都在做些什么。直到她去世之后,他到了德胜村,才了解到当地老百姓对何小青工作的认可。“老百姓都自发的来送她,当时我真的很感动,又很自责。”谢志强再度哽咽。
9月1日上午,何小青告别仪式在金川县殡仪馆举行。上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前来送她最后一程。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 视频 曹健豪 图片由金川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