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思修数百年崎岖之路,夫路而曰崎岖殊非坦道,可知也,□我洛带镇东区五里坡路当孔道,上通蓉城,下连淮口……”这是一块成都洛带古镇旁“成渝古道五里坡段”上的修路碑,碑上残存的文字清晰地记载着这条成渝古道的沧桑变化。
11月18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成渝故道旅游风景道”采访活动启动。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
成渝古道五里坡段修路碑 图:刘小龙
“成都洛带·HAKKA50”户外跑参赛选手在三道财神步道(成渝古道五里坡段) 图:洛带古镇
搬不空的甑子场
古代成都所需的大量川东物资物资都得通过成渝古道运输,为省力,客商往往愿意走水路。成渝古道东大路北支线作为商道逐渐发达,金堂五凤溪地处沱江旁边,成为了客商卸货的重要港口,在五凤溪下船的物资都需要肩挑背扛转运到洛带镇。于是洛带镇成为了成都东门最大的商品中转站,从而形成了一句四川谚语“运不完的五凤溪,搬不空的甑子场(洛带),装不满的成都府”。
这里的搬不空,指山上的柴禾,以及川东运输到来的油、盐、糖、酒等物资。由于甑子场交易规模较大,所以有“成都东山五场之首”的称号。
洛带古镇街头 图:刘小龙
走!去洛带簪花!
今年年初开始,洛带镇的“簪花热”就一直居高不下。走进洛带一路向前,两旁的簪花体验店数不胜数,簪花头饰和汉服被大部分店家放在了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古镇的人流中,穿梭着不少“簪花公主”,她们妆发齐全,身着汉服、马面裙等,或闲逛,或拍照,放眼望去一片“花海”,美不胜收。
“仅簪花店铺的数量就增长了5倍。”洛带古镇工作人员汤莎告诉记者,“洛带古镇500余户商家里,旅拍店就有120余家。”爆火的洛带簪花也带来了大量游客,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涌入洛带古镇的游客数量就超过了10万人,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洛带古镇簪花 图:洛带古镇
诞生于泉州的簪花为何会在成都掀起这股风潮?不同于泉州本地的簪花体验,洛带古镇的簪花业务深度挖掘了每位游客的潜在需求,与汉服旅拍相结合,发展出成熟且极具性价比的消费产业链。汉服加簪花价格实惠,好看又不失新奇,可以穿戴着服装在景区内游逛一整天,并且洛带古镇的簪花不仅仅是女生的专属,男性消费者也有对应服装与簪花设计。
巴山蜀水自古相连,成渝古道绵延千里。成渝古道上传统肩挑背磨的运输方式已经被各种交通工具替代。而在洛带,古道是旅拍打卡拍照的T台,是户外跑运动员永争第一的越野赛道,是一条文旅融合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