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大竹县全面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的实地调查、数据录入、系统审核、数据上报工作。本次普查共在全县范围内复查不可移动文物462处,复查率100%,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0处。
工作人员在山林寻找不可移动文物
记者从达州市博物馆获悉,自“四普”野外实地调查工作启动以来,达州市级文物普查队派出2支队伍,全力支援大竹县开展普查工作,采用设备共用、人才互补、数据共享模式,深入到距离城区远、点位多、环境复杂的乡镇开展工作,以攻坚之势,极大提升了普查效率,加快了普查进度。
大竹县的文物资源多分布在田野、山林之中,调查难度较大。普查期间,普查人员借助航拍无人机、RTK等先进设备,对文物本体及其附属文物进行精确地拍摄测量、卫星定位、图像拍摄和信息登记更新,有力保障了数据的及时性、内容的准确性和内外的协同性。
普查人员爬上岩壁采集文物数据
据统计,本次普查共复查此前“三普”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462处,征集文物线索50余条,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0处,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驿道、摩崖石刻、石窟寺、古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多个类型,复核和录入率达100%。
达州市博物馆馆长王平表示,将以此次普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汇编普查成果,公布一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制定保护方案,让达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保护,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和认识巴人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记者 余开洋 图由达州市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