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攀枝花专场,会上,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范继跃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为主题作相关介绍。
据范继跃介绍,一方面,攀枝花坚持共同富裕导向做大“蛋糕”,推动经济发展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三量齐升”;另一方面,围绕促进公平正义分好“蛋糕”,推动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群众真实可感。
具体来看,坚持向新而行抓产业,5G智慧矿山纳入国家试点示范名单,制造业龙头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9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4%;在“智改数转”钢铁、矿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抢滩布局新赛道产业,钒钛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光电信息、银发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建圈强链,全市工业投资、技改投资近三年年均增长23.5%、22.5%,成功打通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钒电池储能产业入选全省产业新赛道名单,钒钛产业产值2023年首次超过钢铁产业,实现了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的蝶变。
绿色发展方面,攀枝花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和国家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钒钛高新区入选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全市绿电占比92%以上,单位GDP能耗近三年下降17.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全省前列、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和全国前30强,“攀枝花蓝”“攀枝花绿”已成为攀枝花人满满的幸福源。
“含新量和含绿量共同提升发展的含金量。”范继跃说:“近三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1.1%。”
在促进公平正义方面,攀枝花强化改革牵引,凝练形成共同富裕多元投入机制、低收入群体托底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三项重点改革”,系统牵引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有效缩小,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共同富裕多元投入方面,攀枝花引导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协同投入,设立了5亿元的共富专项资金、30亿元的绿色低碳产业基金,精准支持老工矿区、老旧小区、民族地区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补齐二半山区、中高山地区的发展短板,各县(区)之间的人均GDP倍差从2022年的2.01缩小到了2023年的1.89;
在低收入群体托底方面方面,攀枝花大力实施“消底、提低、扩中”行动,在全国率先以万元为阶梯全覆盖摸排家庭收入情况,打造城乡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平台,综合运用养老保险扩面、就业帮扶、创业支持等举措,动态清零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家庭,重点促进年收入9万元至10万元的家庭加快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创新推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市一刻钟、农村半小时”医疗圈、融合型校联体打造等一批改革举措,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人均医疗资源指标居全国前列,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71%的基本公共服务已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攀枝花在全国首先实现生育补贴政策,为每一位在攀枝花出生的婴儿,在3岁以下每月给予500元的补贴。今年还率先推出了托育补贴政策,已基本形成集生育医疗、免费分娩、育儿补贴、托育补贴、入学服务、住房保障、就业支持于一体的生育友好环境城市政策体系。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洋 李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