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3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万千蝶变乡村行”2024中省媒体采风活动启动。在3天时间里,采风活动记者团将走进成都市金堂县、绵阳市涪城区和南充市仪陇县,实地探访四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了解当地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12月的成都,寒意渐浓,但在位于金堂县淮口街道的四川西中油橄榄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示范园区内(简称“示范园”),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走进示范园,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油橄榄树映入眼帘,树上挂满了果实,当地的村民正在树的周围将掉落在地上的油橄榄果捡拾进筐。
一颗小小的油橄榄果能为大家带来的是什么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开始在示范园里寻找起了答案。
“是工作。”
在示范园内,记者见到了正在捡拾果实的村民罗全英,“每年我都会来参与采摘油橄榄果。”罗全英说,村里有很多像她一样年纪比较大,外出务工经验几乎为零的村民,除了平时的农活收入,采摘油橄榄果就是她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她身前的采摘筐大约能装50斤的果实,她一个人一个小时左右就能把筐装满。“我把家里的土地大部分都流转给了示范园,现在每个月有2千元左右的固定收入,每到采摘季,我还能每天能额外增收160元左右。”
在示范园务工的村民正在捡拾掉落在地上的油橄榄果
刚采摘的油橄榄果
“是致富。”
示范园内,一个皮肤黝黑、穿着“西装”的中年男子正为到访的记者们讲述着这片果园的故事,他叫吴小林,是这片示范园的“主人”。“我们示范园是成都地区第一个油橄榄产业开发示范项目。”吴小林介绍,在示范园内工作的村民每年可以领到土地流转金和示范园雇佣工资两份收入。此外,示范园还划分成了多个片区,每个片区的承包负责人还可以根据产量的高低领到不同的分红。
吴小林正在为记者们讲解(手持话筒的为吴小林)
“目前我们形成的系列产品是以橄榄油为主的健康的食用油、橄榄红酒、橄榄茶叶、橄榄奶茶,还有橄榄的护肤产品等。”吴小林表示,油橄榄浑身是宝,修剪下来的树枝还可以用于木材加工领域,制作成餐具等。“下一步我们还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深入地研究油橄榄的其他用途,不断地提质增效和扩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建设。”
油橄榄制成的相关产品
“是振兴。”
据了解,自2009年引种栽培油橄榄以来,成都市金堂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按照“大园区、多业主”模式,先后引进培育西中、聚峰谷、南国花园等 18 家经营企业、专合社,产业覆盖全县14个镇(街道)。
目前,金堂县累计发展油橄榄种植基地近8万亩,挂果面积达4.5万亩,油橄榄鲜果产量12575吨,榨油1232.35吨,产业复合产值超5亿元(鲜果+榨油+一三融合+林下);建成种苗繁育基地4个,年产苗能力达250-300万株;引进油橄榄初加工厂3家;已注册“阿贝基娜”橄榄茶、“金.阿贝基娜”、“聚峰谷”橄榄油等12个本土商标和全国唯一的B2C高端电商平台──“中国橄榄油商城”。先后荣获“中国油橄榄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中国油橄榄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中国油橄榄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称号,2019年“金堂橄榄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金堂油橄榄”已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李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