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5-6日,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总结研讨会暨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
会议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凝心聚力推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圆满收官,科学谋划新一轮三年行动和“十五五”残疾人就业工作。
“就业关乎国计民生,事关千家万户,更是残疾人平等参与和全面发展的关键和根本。”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李东梅指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就业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相继出台,特别是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级残联紧扣三年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目标,围绕十大行动促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升。三年累计新增157万残疾人就业,就业率提高4.8个百分点,提前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李东梅指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残疾人就业工作,要牢牢扭住就业这一关系8500万残疾人切身利益的最大民生,落实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规范和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本领,以残疾人实现较高质量较为充分就业的新成效兜住兜准兜牢残疾人民生底线。
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吴立岩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力确保《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年)》圆满收官,加力加劲开启下一轮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全省 5.7 万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残疾人,千方百计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会上,四川、北京、江苏、浙江、福建等9省、市代表先后做了典型经验介绍。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前往成都市青白江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龙泉驿区辅助性就业基地、锦江区“星空里”辅助性就业基地进行现场观摩,了解四川残疾人非遗保护传承和文创就业、辅助性就业等工作。
据悉,目前四川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共121万。近年来,全省各级残联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纳入全省就业工作大局,参与构建省委、省政府促进就业“1+N”政策体系,整合联动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以省政府残工委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精准落实17条残疾人就业硬措施,着力提升残疾人就业市场竞争力,推出科技助残、智慧助残、产业助残等残疾人就业新模式,合力形成残疾人“大就业”格局。
同时积极探索非遗文创等适残新业态发展,联动省旅投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等,在星级酒店、旅游景点设立残疾人非遗文创产品展示展销空间平台,探索“非遗文创+产业赋能”新路径,残疾人文创产品涵盖23类178种,瓷胎竹编、双面蜀绣等7个项目基本形成产业,2家工坊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美丽工坊”,41件非遗作品、文创产品在故宫博物院展示,越来越多具有“巴蜀味”的残疾人作品、产品走出国门、惊艳世界。
此外,积极创新残疾人就业服务,形成了助残就业创业公益联盟、非遗文创就业、励志报告团等品牌,多次在全国、全省会议(培训班)上交流发言。组织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四川残疾人艺术团开展巡讲巡演 400 多场,积极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残疾人就业的浓厚氛围。三年来,职业培训 5.9 万人、新增就业 5.61 万人,全省 121 万就业年龄段残疾人中82.9 万人实现了稳定充分就业。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