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怎么办?“中医全攻略”来了

2024-12-06 17:45: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四川多地再迎降温。随着气温的下降,不少人出现咽痛、咳嗽的症状,各医院前来就诊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加。根据省疾控中心监测数据,近期四川省流感处于上升期,随着气温的降低,预计将逐步进入流行季节。冬季进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有哪些成因?从中医角度来看,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医生曾珠。

多因素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

这些情况请立即就医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包括气温变化、空气干燥、病毒传播、室外活动减少、空气污染以及个人卫生习惯松懈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曾珠表示,冬季气温骤降,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呼吸道防御系统下降,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再加上干燥的空气使呼吸道黏膜失去水分,变得脆弱,容易受损,并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喉痛等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是由病毒引起的,而低温环境下,病毒存活时间更长,更容易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同时,冬季雾霾天气较多,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增多,极易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和损害。

此外,曾珠特别强调了个人卫生习惯松懈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因素。她表示,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可能减少洗手次数,不注意通风等,都是影响因素。加之,天气寒冷,人们更倾向于聚集在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易造成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

人们对急性呼吸道病原体普遍易感,曾珠提醒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易感人群尤要注意,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呼吸道疾病更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一旦感染了呼吸道疾病,什么时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曾珠表示,如果出现高热不退(体温持续在39℃以上超过3天)、剧烈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呼吸道疾病已经较为严重。易感人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发热等,即使症状相对较轻,也应及时就医。曾珠还提醒,如果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周没有缓解,或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反而加重,如咳嗽由轻咳变为剧咳、咳痰由白痰变为黄痰且量增多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重新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

呼吸道疾病如何有效预防?

中医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如何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曾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勤洗手,注意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咳嗽或打喷嚏要遮住口鼻,并尽快洗手,到公共场所尽量佩戴口罩。

早卧晚起,调理情志。《黄帝内经》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昼短夜长,天气寒冷,阳气内收,宜作息规律,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情志上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防寒保暖,固表护卫。冬季天气寒冷,易伤人体阳气,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加之表虚易卫外不固,易受寒邪侵犯。所以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背部和脚部等部位。头部是诸阳之会,背部是人体阳气运行的主要通道,双足是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连通人体气血,这些部位受寒,容易导致阳气受损,引发呼吸道疾病。除了白天注意保暖以外,晚上坚持用热水泡脚。

饮食有节,养阴润肺。中医认为,肺喜润而恶燥,冬季气候干燥,燥易伤肺,故应遵循“滋阴润肺、少辛增酸”的原则,如梨子、百合、蜂蜜、萝卜、银耳、芝麻、荸荠等食品,且饮食宜均衡,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应多食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营养物质,如鸡蛋、牛奶、西红柿等。同时还可通过健脾补肺增强肺金之气,从而增强肺与机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力,平时肺脾亏虚的人群,可进食茯苓、山药、薏苡仁、大枣、百合等药膳,如百合莲子粥、山药红枣粥、百合银耳汤等。

适当运动,扶养正气。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适当运动,可以调畅气机,使得阳气得以生发,全身气血通畅,增强体质,但也应避免过度耗散,以遵循“冬藏”之道。冬季运动应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如呼吸龟形功、六字诀、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具有培补元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功效。但冬季运动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太阳出来后,气温稍高时进行,一般在上午9 -10点或下午3 -4点,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许明智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