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12月8日—10日,2024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全国作品展演(个人组)在四川省大剧院举行。来自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的数百名舞者齐聚蓉城,共同演绎青春律动。此次展演活动是一次舞蹈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本次活动期间,我们现场采访到多位参加本次展演的舞者和评委,通过他们不同的视野,让我们共同见证中国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舞蹈艺术的无限魅力。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10日晚,随着最后一组舞者悉数在四川大剧院完成演出,2024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全国作品展演(个人组)进入尾声。坐在评委席里,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教授赵铁春全面观察选手们的舞蹈表现力、技术水平以及艺术性,从而作出专业评价。
参与数天繁忙的展演评审工作,结束时刻,赵铁春接受了记者专访,针对舞蹈为谁而舞、如何传承创新以及未来舞蹈的走向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成为舞蹈家,这些要素必不可缺
“年轻舞者的未来就是舞蹈的未来”
“整体来看是非常好。”谈到今年的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赵铁春认为,比较突出的就是“11-15岁组”这样一个年龄段的舞蹈学生们,“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在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他们也在作品中呈现出一定的表现力。”
而另一突出的群体则是“19-30岁组”的这一批成熟舞者。赵铁春表示,这是一批让他足以看见舞蹈未来的演员,尤其是参加了多年成长计划的“老演员”,一直坚持在顶尖舞者的舞台上,充分展示和锻炼自己,逐步走向成熟。例如美静、陈添这样的演员,“在舞台上非常靓丽,足以感受到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带动着他们的师妹师弟一起奔着舞蹈事业向前迈进。”
赵铁春坦言,“未来舞蹈应该怎么走,我今天说肯定有点早。但必然是我们的年轻舞者,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他们最有发言权,他们的未来就是舞蹈的未来。”
他还提到,这批成熟舞者走过的路是一条艰难之路,“不仅有基本功,也能在作品中展示出自己对于舞蹈、人物、作品本身的理解,已经是很成熟的状态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种“不容易”,赵铁春深有体悟。在他看来,成为一名真正的舞蹈家,不可或缺的因素很多,首要是天赋,“专业的舞蹈艺术表达,一定要有天赋,是否满足跳舞天生赋予的条件,比如我们常常说舞蹈演员,有着长长的脖子、手臂、腿。”另外则是持之以恒地进行充足的舞蹈训练,“舞蹈演员不仅要趁着肌肉、线条、筋骨最好的状态,从小就开始训练,还要坚守‘一万小时定律’,每周每天都拿出大量时间训练,才能达到掌握基本功和成熟技术。这个过程会吃很多苦,但这是从事舞蹈必须要付出的。”
还有一个重要要素,则是常说的艺术素养,不仅是对舞蹈的认识,而是整个艺术行当,包括对戏曲、话剧、美术、音乐等等“姊妹艺术”的认识,这些都是艺术素养最重要的基础。另外还要有深厚的文学基础,历史文化的积淀将不断激发舞者对舞蹈的思考和创作。“具备这些要素,我想才能成为自己和观众满意的舞蹈家。”
传承为人生、为人民而舞的理念
“我们要把舞蹈真正地奉献给人民”
在今年的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全国作品展演(个人组)舞台上,舞者们带来各式各样的中国舞展演,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传统文化艺术的视听盛宴。
赵铁春解释,中国舞蹈跳舞的方式大概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古典舞,分为三种形式──以戏曲为基础的古典舞、汉唐古典舞、敦煌古典舞,“这三种古典舞的样式,跳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它的风格、韵律、起承转合以及动作衔接都是有独特规律的,所以我们说它是不能代替的。”
而另一类称为民族民间舞,“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有上万种舞蹈,那么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并在民间流传的,把它整理提炼加工,拿到了教学当中,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每一举手一投足,都能看出是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的舞蹈……你可能曾在大街小巷以及父母辈那里看到过,它们如此亲切,而这就是我们自己的舞蹈文化,因此要特别地珍爱。”
赵铁春嘱咐到,当前的舞蹈学生、演员以及顶尖舞者,都是弘扬中国舞蹈的生力军,“有了你们去传承和创新,今后的中国舞蹈才能走得更好,才能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在传承的道路上,赵铁春认为“为谁而舞”的问题尤为重要,他提到了中国舞蹈之父吴晓邦提出的“为人生而舞”的理念,谈到戴爱莲、贾作光和彭松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艺工作者们所思考的“为人生而舞”,他们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赵铁春还谈到我们要在贾作光先生提出“为人民而舞”的理念中实现艺术、舞蹈为人民服务。“当前和后辈的舞蹈工作者,也要传承这样的理念,把我们的舞蹈真正地奉献给人民,如果做到了,我想就清楚应该怎么跳舞了。”
谈到创新,有一个无法忽视的词便是“跨界”。如何看待舞蹈与其他艺术行当之间的融合跨界?赵铁春认为,舞蹈学习其他的艺术行当是正常的交流,会推动舞蹈更具有创新性。但在跨界的同时,必须回看历史,保持舞蹈文化的排他性。他反复提到,“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样子。”
对于未来舞蹈的发展,赵铁春充满信心,“还有那么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挖掘、完善,我们要建设好中国自己的舞蹈样式,这就是我们未来要做的事情。我相信,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地方,会延伸出中国的舞蹈团,跳着中国的舞蹈,用中国的舞蹈表达……这是我们的理想。”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王梓菡 杨璐绮 视频 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