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月6日,在“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资阳专场上,农工党四川省诗书画院院长苏茂隆分享了他与安岳石窟之间的故事。
苏茂隆说,他是一名资阳安岳籍的画家,这些年来,安岳石窟给了他极大的灵感,以此创作了大量艺术作品,曾精选100幅具有代表性的安岳石刻画作,汇编为《安岳石刻白描百图》。2018年,推动成立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茂隆保护安岳石刻基金”;2023年,将总价值近200万元的70幅安岳石刻彩墨作品无偿捐赠给安岳美术馆,建立了苏茂隆石刻艺术馆;近两年还在成都举办了两场石刻书画义展,义展收入用于安岳石窟保护。
在他看来,安岳石窟是穿越时空的艺术瑰宝和文化交流的活字招牌。不仅蕴含着历史、艺术、社会等多重价值,体现了文化的连续性、融合性、和平性,映射出文化的本土化、大众化与地域化发展进程,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还是南北石窟艺术交流传播的典范,是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杰作,正源源不断赋能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德国海德堡大学等高校,敦煌、云冈等地科研机构专家交流授课达40余人次;与大足等成立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共同推出文物主题游径线路;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将安岳石窟作为取景地之一,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实地探寻那藏不住的国风之美;‘安岳石窟·毗卢幻境’3D模型在全省达成首笔文化数据资产交易,为数字化保护和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新的路径。”苏茂隆说。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苏茂隆分享说,他注意到,资阳高度重视石窟保护利用,先后颁布实施了《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成立了安岳石窟研究院,设置专门文物保护资金,构建市、县、乡、村和文保单位“五级”联动责任体系,因地制宜配置文物守护人、视频监控设备,建立起人防、技防、物防文物保护网。同时,正加快建设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启动文物守护计划,动员社会各界投身文物保护事业,在石窟本体保护、挖掘传承、活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梓菡 杨璐绮